延安千亿“削山造城” 专家忧其或成鬼城

   国家旅游地理1月6日    2012年最后一周,一则《陕西延安投资千亿削平33座山头造新城》的新闻,将“红都”延安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背靠石油产业链以及红色革命历史,仅有50万人口的延安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达到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中等水平,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也在陕西省处于前列。在此背景之下,延安大举开始“削山造城”。
 

    不过,一个投资千亿元、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的“削山造城”计划,需要至少十几年的持续建设才能实现,在多位观察者看来,延安这项宏大的工程背后存在的种种隐忧不容忽视,而当地政府换届、资金筹集与脆弱的生态环境将是这项计划能否实现的争议焦点;更令人担忧的是,延安耗巨资造的新城若没有产业支撑或将成为又一个鬼城。
 

    “削山”突围
 

    延安正在遭遇城市化掣肘:老城区地处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包围,被延河和南川河分割,现有城区顺着三条川道延伸开来,整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
 

    延安市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功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的延安城区,河流穿城而过,三山夹在周围,城市在川道上沿着河流伸展,城区仅有两条主干道,且很多路段只能单行,不仅交通,就连红色旅游也受到地少的限制,一到旅游旺季,外地游客常常找不到下榻的宾馆。
 

    还有延安官员表示,城市的发展已经让延安人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城区红色文化遗迹淹没在了高楼大厦之间,甚至连革命圣地的灵魂建筑——宝塔山景观也即将被现代化的建筑所淹没。这让延安红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也成为现实难题。
 

    另外,作为一个以石化产业链为支撑产业的城市,因油而富的延安人,同样因为没地建城而苦恼。没地建城又加剧了这个城市的商业难以实现突破,这都严重制约着延安城市化的进程。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延安不得不冲破传统思维,大胆提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化理念。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削山、填沟,在山顶上开辟新城,而这个新城就是目前已经规划的延
安新区。
 

    借助延安新区的建设,延安希望在未来20年成功吸引20万外来人口,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金融、商贸等行业带来活力和发展空间。
 

    “天价”建城成本从何筹集
 

    据记者了解,延安新区的设想,最初在当地政界是存在异议的。但是面对老城区极度狭窄的空间,以及推进城市化的迫切需求,当地官方最终还是统一了意见。

 

    不过,面对国内首创[简介 最新动态]的面积多达70多平方公里的“削山造城”计划,第一个难题就是巨大的造城成本。
 

    由于延安新城需要大规模“削山填沟”,又要在生态上加倍小心,因此,新城建设成本远比在一般平原地带上要高。
 

    专家粗略估算,通过“削山填沟”整理建设用地,每亩地的成本高达160万元左右;另外,拿到土地开发凭证以后,需要重新绿化,地质条件不好的,还需要进行多次夯实,这些规定动作无疑将加大延安新城的建设成本。
 

    记者获悉,延安新城一期工程投入就超过400亿元,总体投资将接近千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延安的GDP为1113亿元,财政总收入为458.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120亿元。这意味着,延安人大约需要在10年的时间内不吃不喝不花钱,才能凑够延安新城建设资金。
 

    当地一位学者认为,虽然延安的石油、天然气蕴藏量很丰富,但要筹集上千亿元的资金也存在较大压力。
 

    陕西省一位政经观察者表示,延安是革命圣地,历史地位特殊,或许可以从陕西省或者国家层面找到资金支持。
 

    对于资金问题,延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延安新城北区(一期)建设项目,是由延安市政府批准,采用BT合作的建设方式,也就是说延安新城建设将利用社会资金实现目标。
 

    延安大学一位关注城市发展模式的学者指出,尽管“削山造城”成本很高,但对于延安来说,已是别无选择;因为依托当地石油产业链兴起的金融、商贸、旅游等产业要在延安发展起来,最需要的就是城市发展空间。
 

   不过,延安大学这位学者预测,延安新城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可能在一两届政府任期之内完成,这将使它面临领导班子换届所带来的政策变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延安新城将面临大规模削山所带来的黄土高原生态之忧,以及上山建城势必将对于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带来相关的生态之忧,以及填沟带来的安全隐忧。
 

    比如凤凰山上的新城北区,根据记者的了解,建成之后这一区域将与老城区形成100米左右的高度落差,这将使新城的地基、供水、排水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考验。另外,削山填沟将带来黄土高原地质形态的变化,如何消除延安新城地质和生态的不稳定性,也将成为考验。
 

    对此,延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未来新城建设将在原有的山体上进行,填沟而来的区域将主要用于绿化面积,或者数年之后等到地质趋于稳定了再行建设。
 

    延安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人士还表示,新城虽然建在山上,但不是建在山顶上,而是将清凉山的半山腰削平一大片,整个新城还是被山包围,处于一个类似盆地的区域;而且考虑到地基的承受力,新城建筑高度将进行控制,一般会在五六十米。
 

    根据规划,未来延安新城的建筑密度要比老城区小得多,道路则比老城区宽得多,届时会有六七条道路连接新城与老城。
 

    或变鬼城?
 

    对于延安新城,专家的建议是还要注重产业支撑。

   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表示,城市化应该有具备充足竞争力的产业和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城市管理者应该尊重城市发展的这一规律。
  
    王圣学认为,延安位置特殊,的确需要拉大城市骨架,不然难以破解目前面临的石油化工、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急需发展空间的难题。问题在于,目前延安现代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具备对于城市经济强烈支撑的产业链。因此,延安新城虽然可以疏解老城区的拥堵问题,但是否存在形成空城的危险,实在值得关注。
 

    王圣学担心,如果相关产业支撑跟不上城市化步伐,盲目大规模造新城,那么新城就有可能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烧钱和赚钱的天堂,最后留下的恐怕只能是一片“鬼城”。
 

    陕西省当地的政经观察者指出,尽管延安新城在设想与规划上力避生态与安全难题,但新城建设与老城红色旅游产业能否协调发展,同样需要时间的检验。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