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所见——巴黎感观
国家旅游地理 1月5日 虽然第一次去巴黎,但巴黎对我并不陌生,大约有170多部描写巴黎生活的影片,我就看过60多部,就拿最近的《午夜巴黎》,简直就是做了一次导游,所以我到巴黎就显得既新奇,又熟悉。当然亲身体验还是有另一番感觉。半年前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刘震云吐槽,大赞欧洲田野如同锦绣,对国内荒漠景象一脸不堪,这未免太过分了,中国幅员辽阔,一个法国只相当于中国2个省,如浙江和江苏。法国没有荒漠地质现象,中国的江南水乡也世界闻名,把欧洲的锦绣田园与中国大西北的荒漠比较,显然不够厚道。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喜爱刘震云的小说和他编写的电影剧本,我一向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
不过欧洲田野如锦绣倒是真真切切的实情,我在巴黎郊外就被那美丽的田野风光所震撼,真的是流连忘返,看看我拍的照片:

这就是巴黎郊外的庄稼地,说它如同锦绣真的不过分,各种植物和色彩的组合,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美妙无比,我大爱,在欧洲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田园景色。

如果你沿着田边小径向深处走去,会被一种清幽的绿色所感染,这些植物的叶子就好像漂浮在空气中,周围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在这里漫步,静谧中的闲适,那感觉真好。

进入巴黎市区,你也会迷恋那清丽的田园景色,约有10万株树分布于大小街道两侧,绝大多数是筱悬木和栗树,精心修剪,极有特色。这其实是有缘由的,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他曾旅居英国,喜欢伦敦园林之美,回国后便把通往巴黎城大路上修建森林公园,还把大片土地辟为市民游憩场所和花园广场,这是拿破仑为巴黎环境美留下难得的遗产。

直到现在巴黎街心花园比比皆是,市民或者旅游者们在绿意盎然的花草中休息,享受一份美好。但如果由此就断言在巴黎可以享受天堂一样的生活,那可真是太天真了,这是在中午用餐时间,我看到老外们手捧一只硕大的棍形面包大嚼,然后喝上一听可乐,就此打发了午餐,看他们那些吃食,我胃里的酸水直往上冒。

巴黎也有城管,跟国内不同的是他们的城管都是实实在在的警察,我在巴黎街头遇上惊人的一幕,有几个黑人跟我们兜售旅游小商品,突然一声凄厉的怪叫,那些黑人向四周疯狂地跑开,不知从哪来的警察,其中一个小个子,很麻利的掀翻一位壮硕的黑人,打倒在地,瞬时骑警快速奔驰到此,一举擒获,我们都惊呆了,醒过神来只看到图片中的景象,原来巴黎和北京一样也查抄小商贩,并且还挺暴力,那小个子竟然还是位女警,你看她在为自己的勇猛行动得意的炫耀 ,大家都远远的看着,只有2位中国旅游者讪笑着上去拍照,引得人们侧目。

其实欧洲人也有素质很低的,这几个年轻人铁定是巴黎市民,他们坐在那里吃零食,吸烟,我就坐在对面,只是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置那些塑料袋的,果然他们很坦然地随手扔在地上,有些西方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粗俗无礼,违反公共道德,其素质也就那么回事。

巴黎在室内是禁止吸烟的,但是在露天的地方可以吸烟,所以巴黎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倚在墙边吞云吐雾的瘾君子们,我对吸烟并不反感,我就吸烟,也喜欢看女人吸烟,特别是漂亮女人吸烟,几分野性,几分优雅。

巴黎街头的雕塑是很棒的,有古典,也有现代派的,像这个怪异的金属造型,有点先锋派的意思,我没有看懂,它和旁边的迎春花搭配在一起,显得挺别致的,引得游人都驻足观看。


看看埃菲尔铁塔吧,这是1889年为巴黎国际博览会而建,由G. 埃菲尔设计。然而它却遭到法国国内不少名流的粗暴反对,他们认为这种结构不安全,不美观。当博览会结束以后,差点把这座984英尺的铁塔拆除,但它作为无线电发送天线的价值挽救了它。后来为适于电视发射,在原有高度上又增加了56英尺。如今这成了巴黎一大景观,成为巴黎最著名的四大建筑之一,我从战神广场的角度拍照,把巴黎的田园风貌含在里面,感觉挺好。

再看一眼埃菲尔铁塔的夜景,挺漂亮的,每到晚上9:50时,便有10分钟的星光闪耀,旅游者都会簇拥着等在那里观看,看个新鲜,应该说还不错。

逛了几家巴黎的百货商场,据说世界第一家百货商场就诞生在巴黎,1852年由法国人皮埃尔 怕利索在巴黎筹建的“美丽花坛”百货商店,囊括了几乎所有生活用品,价格较低廉,受到民众欢迎,从此百货商场传遍世界。巴黎著名的商场如“巴黎的春天”“老佛爷百货”等,都是19世纪建立起来的,而这两家都在一条街上,奥斯曼大街,老佛爷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那里有专门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结算的柜台。

商场内真的豪华气派,华丽的圆形穹顶,优雅的售货环境,一种享受。欧洲的著名品牌在那里都能看到,名牌价格比北京便宜一些,我在很多国家看到处都是“中国制造”,但在老佛爷里还真的很少看到中国货。

看这位丑陋的女人,身上穿的脏乎乎的,从做派上就是普通百姓,但胳膊上却挎着LV高档女包,像博百利、芬迪、普拉达这样的名牌,在巴黎真的算不上什么,我不由得感慨万分。

巴黎的卢森堡公园,据说是市内最大的园林胜景,绿草鲜花,高大的栗树被修剪得方方正正,法国特有的园林风格,始建于1615年,亨利四世被刺身亡,他的皇后玛丽·德·美第奇不甘寂寞,思乡情切而决定另盖一个与家乡多斯康类似的皇宫,她是意大利人,是亨利四世的第二夫人,生下路易十三,曾经与黎塞留激烈争斗,有专权的意味,后被她的儿子路易十三驱逐,便在这里居住,后来回到意大利。图片上的雕塑是法国一位喜剧演员,据说是罗丹的作品。


公园内的园林风貌,绿意盎然,周边的雕塑大都使法国历代皇族贵妇的人像,也有一些艺术家、思想家的半身塑像,法国园林是离不开名人雕塑的,这也给吧里带来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过去的宫殿已经成了法国参议院所在地,我们是傍晚到达这里拍照,还算清静,平时草坪上满是休闲的巴黎市民,他们在这里读书、聊天、谈恋爱,还有就是静静的坐着,欧洲总有一些悠闲的人,慵懒、惰性十足,真的羡慕他们不干活也有面包啃。

旺多姆广场,是由于亨利四世的私生子旺多姆公爵住在这里而得名,形成于1720年, 整个广场风格宁静而古朴,地面由漂亮的浅色花岗石铺成。广场中央耸立着为拿破仑建造的旺多姆青铜柱,由拿破仑皇帝下令建于1810年,是模仿罗马的特拉真柱修建的,用1805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赢得的1200门炮,熔化之后铸成,高44米,顶上是拿破仑的雕像。这些介绍让我不明白,青铜柱应该是铜冶炼而成,那些大炮应该是钢制的,何以铸成青铜?现在这广场是购买珠宝等奢饰品的中心,周边的建筑都是高大拱门,十分气派。

这便是协和广场了,这是一处八角形场地,由加布里埃尔于1755年设计,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这被称为巴黎最美丽最壮观的广场,在我看来真的很普通,一般的街景而已,面积并不大,车辆杂乱的穿行而过,布局也很纷乱,远处的建筑,左边是是一家高级酒店,右边是美国大使馆。但这广场历史悠久,大革命时期曾是刑场,断头台就设在这里,众多皇家贵族基本在这里被处死,路易十六就在这里被砍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砍掉路易十六头颅的雅各宾派首领罗伯斯皮尔也在这里被砍掉头,他们行刑的刽子手竟是同一个人,政治是血腥的。

这里值得提一提的大概就是喷泉和方尖碑了,喷泉有2座,分别是河神喷泉与海神喷泉,其形状与梵蒂冈圣彼得广场上的喷泉如出一辙,当然青铜雕塑还是很精美的。喷泉后面的就是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原放置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它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据说有3400年的历史,听起来还是挺骇人的。

在广场的四面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他们分别代表了马赛、里昂、波尔多、南特、鲁昂、布雷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这一座是南特市的代表,我至今没弄清楚,这些女神般的形象何以代表这8个城市,有什么出处吗?

这雕塑被称为马利的骏马,是雕塑家库斯图的作品,最初为太阳王路易十四位于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的。1794年这座雕像被从马利乐华的宫庭花园里运送到巴黎城,而后被安放在协和广场上。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只是一个复制品,真品则保藏在卢浮宫中。

在协和广场边上波旁宫,法国国民议会设于此。 波旁宫建于1722-1728年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该建筑规模雄伟,12跟希腊式大圆石柱组成的柱廊显得很壮观,其中的各种雕塑也很精美。波旁王朝是法国历史上最专制保守的政权,路易系列的君王就属于这一王朝,到处征战,民不聊生,终于爆发法国大革命,后来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成就了拿破仑篡权当政,当然任何封建专制政权都逃不脱覆灭的下场。


巴黎著名的凯旋门有2座,都是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戴高乐广场的为奥斯特里茨的战争的胜利而建立,于1806年修建,1836年建成。虽然摹仿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但高度和宽度却是后者的两倍。建筑师是查尔格林,壁雕及人像是雕刻家吕德的作品,取自“1792年志愿军出发”的史实(也有称马赛曲的)。在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定日那天,曾将一名阵亡无名将士葬于凯旋门中心,墓碑坐落地面,一种象征性,安装了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我们可以欣赏它白天和晚上不同的景观效果。

这是位于卢浮宫前面的小凯旋门,是模仿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修建的,比大凯旋门修建时间早两年,也是歌颂拿破仑战争胜利的,引人注目的是顶上四匹奔跑的骏马,这是拿破仑作战胜利后从意大利掠夺来的,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镀金奔马。拿破仑后来战败以后又乖乖的给人送了回去,旁边的那个金人,是和平与胜利女神。

香榭丽舍大道,这条举世闻名的街道其实就是一条商业街,这名字是徐志摩在法国留学时翻译的,意译为“田园般的极乐世界”,徐志摩是诗人,他常常把欧洲地名翻译的极富诗情画意,例如他把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译成“翡冷翠”,这条街分两段,一端以商业为主,另一端则是自然风貌,林立着高大的法国梧桐与修剪的很规整的栗树,两旁的商家大都是香水店和服装店,从门口经过,香气逼人,有人把这里形容为优雅、浪漫,也是溢美之词,不过它的夜景很漂亮,灯光齐放,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拍一张照片留个念想。

在香榭丽舍尽头是法国大皇宫,法国皇宫很多,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如1682年前的卢浮宫,1789年前的凡尔赛宫,还有枫丹白露宫等等,这一座应该是十九世纪拿破仑时期的,现在似乎是法国文化部所在地,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例如一些展览会、嘉年华之类的。

巴黎歌剧院于1825-1898年间建成,在这里,林荫大道交叉穿过一片广阔的新广场。这座巴黎歌剧院由加尼埃设计,采用巴罗克建筑风格,成为第二帝国时期建筑艺术方面的杰作。歌剧院以其装饰华美著称,其中尤以正门大楼梯最为引人注目。


这是所谓的荣军院,波旁王朝时代穷兵黩武,伤残 ** 太多,路易十四便建了这座安置伤残军人的医院,他们的军事博物馆也放在这里,这些大炮,其中就有在清朝道光时期侵略中国的战利品,这里既滴着法国人民的血,也滴着世界人民的血,那个金色穹顶,是他们掠夺者的见证,拿破仑死后也把棺椁放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听那位法籍导游口若悬河,心情沉重中含着一丝厌恶。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法国文化的伟大,伫立在苏洛府街的这座先贤祠,建于1791年,原来是一座教堂,法国大革命时代把它改为安葬一代伟人的墓地,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等一批对世界文化有贡献的伟人被安葬在这里,祠内的铭文“国之伟人,永膺感戴”,不但是法国人民的意愿,也是世界人民的心声。直到现在你还感觉到它的阴郁和庄严。

先贤祠的两旁分别有两座塑像,一边是高乃依,这座便是卢梭,他生于1712年,死于1778年。我并不喜欢卢梭,但在上学时读过他的《忏悔录》,却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一生穷困潦倒,却充满浪漫激情,我最早知道性虐这个词就是从卢梭开始,而这种怪癖正是卢梭的爱好,他到处追逐美少女,不停的犯错,又不停的忏悔,你很难想象,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站在街头向陌生女子脱裤子,我对他唯一认可的观点,就是人的生活要“回归自然”,至今那些脱俗的人还在追逐这种境界,他留下很多伟大的名言,自己却得了精神分裂症在痛苦中死去。


这是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立于塞纳河上,1896年由俄皇尼古拉二世奠基,1900年落成,据说是为巴黎世界博览会,最显眼的是桥两侧4根石柱上的金色飞马雕像,显得豪华气派,但被称为世界最美的桥,有点过誉了。我却喜欢桥中间的天使造像,挺棒的,感觉不错。

在街头拍下这座骑马青铜像。我是由于喜欢这张照片,觉得挺有感觉的,把它放在这。奇怪的是这马没有尾巴。

塞纳河夜景,这其实是古巴黎的中心,巴黎古城就是以塞纳河为界建造的,以城岛为中心,左岸传统上一直是文化生活为主;右岸则为经济生活的重点地带,不过这些区别在近数十年间已变得不甚明显。上述功能已融合在一起。来巴黎一定乘船游塞纳河,它的历史文化古迹沿河两岸尽显,塞纳河景色也很漂亮。

梧桐树沿河岸掠过,与绿水映衬,具有古典特色的法式建筑林立其间,这是塞纳河畔的经典景观。


桑斯官邸,桑斯是法国的一个城市,那里的教堂很有名,这是桑斯大主教在巴黎的居所。

塞纳河上有十几座桥,最著名的古桥有马力桥、新桥、王桥等,都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一座码头,后边是法兰西学会和钱币博物馆。

位于西岱岛的巴黎圣母院和市政厅。

在塞纳河观看埃菲尔铁塔能清楚的看到他的结构,看起来是挺复杂的,用金属焊接的如此精美确实不简单,说它是伟大的建筑应该不过分。

当然,塞纳河边还有热情的姑娘们。

最后别把戴高乐同志忘了,这是西方最早承认红色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他的骑马青铜像伫立在海军部门前。戴高乐性格桀骜不驯,对美国向来不肯俯首帖耳,独立性很强,从这一点来说他和毛泽东的性格倒是很相近。
巴黎向来被称为“浪漫之都”,我翻了词典,对浪漫的标准解释有2条,一是富于诗意和梦幻色彩,二是不拘小节和放荡不羁,我最近看了法国新电影《邂逅幸福》,苏菲玛索饰演的女主角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还能激情四溢,算是浪漫?我们不应这样理解,我对巴黎的感觉是他的艺术氛围,文化生活的绚丽多姿,富有活力的独特格调,同时又具有古典文化的浓重色彩,虽然我们也看到巴黎肮脏丑陋的一面,但在追求高雅的情趣方面,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比美英这些国家要高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