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中的年味——湘潭火龙灯

湘潭市博物馆展示的火龙灯    

舞火龙灯的用具

舞火龙灯的用具

 
舞火龙灯的用具     

 
舞火龙灯的用具 

  人们通过舞火龙灯庆贺新年 

  舞火龙灯是湘潭地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 2010 年,湘乡市壶天镇火龙灯被评为湘潭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火龙更 “ 火 ” 了,一到舞龙的这几天就会吸引湘潭县、湘乡市、娄底市、宁乡县等市、县的众多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来助兴。

  火龙灯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唐朝时期,泾河老龙与八字先生李铁口打赌。泾河老龙赌输违旨犯下天条。玉帝大怒,下令天上、人间、地下三届宰相魏征斩泾河老龙,老龙向唐太宗求救,太宗应允。太宗陪魏征下棋,掉下妻子,魏征低头捡起,哪知是前去斩老龙,低头弯腰神力减三分。魏征斗得吃力,满头大汗。太宗爱臣心切,用御扇对魏征扇了几下,给了魏征无穷威力,顺利的斩了老龙。唐太宗不但未保护老龙反而帮了倒忙。老龙找太宗索命,唐太宗请唐僧超度老龙,并且每年元宵塑起老龙形象,于是有了玩龙灯起源。
  湘潭以火龙灯闹新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湘潭地理位置优越,水接潇湘,贸迁南北,是百货总集之地。逢年过节,人们通过舞火龙灯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湘潭岳塘区荷塘乡易家村的火龙灯源于清末民初。有正月十五“上元灯”,祈求神灵庇佑新的一年“人寿年丰,人财兴旺”,也是庆新年、贺新春的群体娱乐活动。又有六月六耍的“禾花灯”,其意祈求神灵降雨除虫,保五谷丰登。

  这种具有民间祭祀色彩的传统技艺,一直受到百姓喜爱而延续至今。火龙曾经能耍七十二套故事,但现多已失传。

  湘潭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乡俗文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使其逐渐形成了像火龙灯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乡韵。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