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秘境古村落,颜值美出圈(图)


游人在杨家堂有着500多年树龄的香樟“夫妻树”下,聆听美丽的传说

2025年4月12日,秘境松阳古村落,春雨绵绵、云雾缭绕,轻柔地拂过心间。大自然以细腻的笔触,绘就了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游人置身其间,目睹养颜之景,呼吸间尽是清新的空气,无不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据悉,被《国家地理》誉为“江南最后一个秘境”的松阳县,坐拥84个古村落,它们仿佛是隐匿于山野之中的另一个世界,静谧而神秘。

近年来,松阳县将古村落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与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策略,以及一系列文化资源的保护措施,对古村落进行了精心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充分彰显了传统古村落独有的价值魅力。(地理探索浙江丽水4月15日讯 记者 黄曙林 摄影报道)


秘境松阳古村落,颜值美出圈,被誉为“江南最后一个秘境”。


松阳古村石板桥成风景,游人爱拍照留念。


松阳后宅马头墙,独特建筑承历史,文化厚重显古韵。


四季花开云雾绕,游人似入画中仙。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浙江松阳古村落——山水间的文明密码

在浙西南群山褶皱中,松阳县如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84座古村落星罗棋布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天地间。这里不仅是《国家地理》认证的“江南最后秘境”,更是华夏农耕文明活态传承的样本。

地理基因:山水格局的千年镌刻
松古盆地——浙西南最大的山间平原,松荫溪穿流而过,滋养出独特的地理单元。古村落或悬于800米峭壁(如陈家铺村),或隐于五山环抱的凹地(如杨家堂村),形成“船型村”“阶梯村”等风水格局。界首村以卵石堤坝固守松阴溪畔,赤岸村借十景之胜演绎水陆要冲,先民们用智慧将地理劣势转化为生存优势。

建筑密码:黄墙黑瓦里的时空对话
松阳古建是浙闽徽三地的融合典范:马头墙如水墨画中的飞白,泥木结构承载百年风雨。杨家堂村阶梯式民居被赞“江南布达拉宫”,酉田村红墙黛瓦与古松相映成画。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建筑并非静态文物——竹源乡后畲村的“竹林剧场”以竹为穹顶,随自然新陈代谢;樟溪乡红糖工坊用玻璃幕墙包裹古法工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此达成诗意和解。

文化基因库:活着的农耕文明博物馆
当全国古村落消亡速度惊人时,松阳却通过“拯救老屋行动”修缮200余幢老屋,让85岁的徐连云老人重归祖屋。这不仅保留了雕梁画栋的物质遗存,更复苏了松阳高腔、竹溪排祭等非遗。在横樟村,包氏后人守护着北宋包拯后裔的宗祠;在王景纪念馆,清水混凝土与古法工艺共同演绎乡土史诗。

发展范式:文旅融合的松阳实践
这座曾以“九山半水半分田”自嘲的贫困县,正通过文旅融合实现蜕变。大木山茶园8.3公里骑行道串起茶香经济,年接待65万人次;陈家铺村引入先锋书店后,留守老人从40人增至200余人,民宿年收入突破3000万元。更深远的是,松阳将古村保护纳入共同富裕试点,村民通过老屋入股、文旅服务实现户均增收20%,印证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密码。

在全球化浪潮中,松阳古村落的存在本身便是对文明多样性的捍卫。当游客沿着石仓古驿道漫步,或在竹林剧场聆听松阳高腔,他们触摸的不只是斑驳的砖石,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绵延五千年的生命律动。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