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汨罗江畔的端午激情(图)
国家旅游地理湖南岳阳5月16日讯(通讯员 沈安娜)端午前夕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近了湖南省岳阳市美丽的汨罗江,漫步在山水画一般的汩罗江畔,呈现在我面前的是薄雾轻绕,江洲有牛儿放牧,一如两千年前的静谧。江水滔滔,它若有灵,可知晓因为接纳了一位伟大的诗魂而千百年来吸引着世人纷至沓来缅怀、拜祭?涉水登山,在这东南距汨罗市区10公里的玉笥山上,一道刻有浮雕的红墙绿瓦的彩饰门墙壮观巍峨,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显得格外耀目,屈子祠,承载爱国诗人屈原的文章、节义的载体,更是我们心中的圣地。
拜祭汩罗屈子祠爱国诗魂--屈原
屈子祠位于岳阳汨罗玉笥山上,始建于战国未年,现存建筑是清乾隆帝颁旨1754年重建的。有正屋三进,中、后二 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建筑系单层单檐,砖木结构,四壁石板 镌刻历朝吊屈原诗歌词赋,正厅以巨木雕刻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后殿矗立着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
走进屈子祠大门,高大的木结构建筑宽敞宏亮,实木隔门上挂着一块雕屏,黑色屏面用金粉写有一篇文章。细看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全文。木隔门上方高悬“光争日月”巨匾,屏门的背面挂着一幅屈原画像,但见屈原面容憔悴,却双目炯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画像两侧配有潘力生撰写的对联:“招魂三户地;呵壁九歌心”。北墙角对称地镶着两块条石,上面刻着苏轼撰写的对联:“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全联称颂屈原是其诗歌、文章的宗师。
一进、二进之间是个庭院,院内石板铺地,非常整洁,两个花坛内各栽着一棵桂花树,树龄已经三百余年,树干虬曲,仍枝繁叶茂。二进是屈原祭殿,门楣上有块“德范千秋”横匾。走进祭殿,大厅两侧置有一只铁钟,一只皮鼓,二只龙舟模型。正中是雕刻精致的神龛,龛内立有一块牌位,上面写着“敕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神龛的两边挂有一副王自成先生撰写的对联:“汨罗江辟黄龙而下洞庭,小田厝杜,河泊沉平,一水有缘双瘗圣;屈子祠耸玉笥以临岳郡,司马留踪,贾谊吊赋,千秋同泪几知音。”千百年来,吊唁屈原的知音数不胜数。出屈原祭殿,见门前墙角对称镶着两块石碑,上刻董必武题写的对联:“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齐光”。全联称赞屈原品行高洁。
祭殿西侧是“屈原纪念馆”,序厅门头挂着一块“江上孤忠”横匾,门旁是李元度撰写的对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频招宋玉魂。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一尊屈原的塑像,身着长袍,面容憔悴的屈原像行走在流放路上。塑像两边挂着一副郭沫若先生集《离骚》词句而成的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展室陈列了大量实物、图片、照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屈原悲壮而曲折的一生。
屈原纪念馆旁边有个长方形庭院,进庭院的门楼上堆塑《楚园》二字。庭院墙壁上挂着很多祭祀屈原时照的照片。其中有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来汩罗祭祀屈原的照片。有介绍说,曾经有一次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携夫人游览玉笥山,除了在屈原神龛前长时间低头默哀外,每到一处遗址,都要静立默哀。在汨罗江边,面对滔滔西去的江水,伫立良久,陷人沉思。屈子祠的东侧是个大院落,入口处立有一座五踩斗拱重檐歇山式门楼,门额“屈原碑林“是楚图南先生题写。柱上挂有对联:“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走进大院,曲栏围绕着一尊屈原雕像,只见身材瘦削,面容憔悴的屈原作仰天长啸状,基座上刻着“天问坛”三个大字,屈原雕像的后面有一座黄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三层楼阁,是“离骚阁”。楼阁底层门柱上挂着一付前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撰写的对联:“呵壁问天沉渊去,怨其深矣,心尊骚之祖;滋兰树蕙何事来,醒而独兮,笔透王者香。”楼阁下立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屈原《离骚》全篇。楼阁的两侧是碑廊,廊墙上镶满了各种字体书写的碑刻,粗粗浏览一遍,不乏当代著名书法家和政界要人手迹。
走过离骚阁,后面有幢二层楼阁,阁檐挂着一块“思贤楼”匾额。二楼前的廊柱挂着李般木先生撰写的对联:“骚经自是六朝祖;德操应称百世师”;底层廊柱上挂的是方滨生先生撰写的对联:“汨罗江浪滚滚,击悲风呜咽鸣,公义何存,一腔忠愤薄天问;《离骚》赋思悠悠,骋辞采音律茂,文光耀透,三楚吟章亘世流”。离开屈子祠时听说附近有屈原墓。驶上一条村道,便是荒草丛生的山坡地,四下不见村庄,也没有行人,又前行了三四百米,见树林前立有几块墓碑。停下车来看,其中一块用瓷砖装饰的碑上刻着“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屈原墓,旁边两块碑上刻的是“汩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汩罗山战国墓。站在汩罗玉笥山上,我们权且把整座汩罗山称为屈原墓冢吧,也只有如此宏大的墓冢,才装得下这位才华横溢,襟怀坦荡,疾恶如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
汨罗江人的祭祀文化-激情赛龙舟
端午赛龙舟因汨罗人而起,赛龙舟必祭屈已成为汨罗江下游独有的祭祀文化之一。在当地人民心目中,只有到屈子祠来朝过庙上了红的龙头,才会得到龙的保佑神灵的庇佑,比赛才会顺顺利利。屈原,已不仅仅是诗人这样一个单纯的身份。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今,这项活动遍及大江南北,赛龙舟五花八门,可要说起它的起源,我们就必须来一趟汨罗,看看这里的龙舟竞渡。
《隋书·地理志》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这是端阳赛龙舟起源的生动记载。也许是屈原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情操打动了被山河破碎的悲哀笼罩的楚人的内心,为了营救流放的诗人,更是为了拯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人们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水中的屈原。虽然,当人们追至洞庭湖时,屈原早已不见踪迹,然而,每年五月五日,汨罗人龙舟竞渡的风俗却逐渐盛行于湘沅流域,甚至远播日本、韩国,延续至今。
我现在看到的在汩罗江中游弋的龙舟,全长18.4米,可坐20名队员,龙头的形状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态,要看雕匠的手艺,就去看龙头的雕工。师傅们无不铆足了劲一展身手,花样百出。“点睛”仪式不可少。龙舟造好了,龙头也雕好了,摆在村里祠堂的神龛前了,要请礼生举行一个简短的祭祀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头“点睛”。“点睛”后的龙头安在龙身上,再由掌木的师傅完成特意留下的最后一道工序,取雄鸡血,从龙头至龙尾边点鸡血边诵赞词。经过如此仪式,龙舟就不是一艘普通的船了,而是一条真正的龙。在汨罗江下游两岸,赛龙舟最为乡民们看重,“宁可种输一年田,不能划输一条船”。每当你看到那旌旗蔽日、锣鼓沸天的场面,再联想起楚人有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禁令人恍然大悟,三湘四水之间,民心士气如斯之盛,一百年间人才辈出,不亦宜乎!
今年龙舟邀请赛以民间龙舟竞赛为特色,20支队伍有来自汨罗乡镇、社区和村的,也有来自学校、社会团体和商家的,还有来自屈原行政管理区的2支队伍。其中,有一支女子龙舟队参加比赛,队员年龄在40岁左右。据悉,只取前六竞争异常激烈,为保持龙舟项目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比赛将在中舱处设1名锣手。在所有参赛队伍中,除屈子龙舟俱乐部龙舟队和汨罗女子龙舟队参加过正规龙舟赛外,其它队伍均鲜少有机会参加正规比赛,像今年这样正式的龙舟赛,大多数队伍是第一次参加。
奔流不息汨罗江上,20支队伍挥桨如飞,两岸群众呐喊助威,一场水上盛宴精彩呈现。
9时20分,标准龙舟队正式开赛,12支队伍分三批进入赛道。四条赛道上的队员们身穿黄马褂救生衣,手持桨伐,起航准备工作就绪。发令枪一响,鼓手气势昂扬,队员们一鼓作气,龙舟划得飞快。顿时,万桨齐发,激起层层水浪,场面蔚为壮观。各队员齐心协力,大显身手,充分展现出了汨罗人传统龙舟赛的风姿。唯一的女队——屈子龙舟女子队,漂亮的女队员们挥着船桨,喊着口号,大展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泹罗人的龙舟
独醒亭
汩罗风光
汩罗江端午龙舟赛
汩罗江上的竞渡
汩罗江上的龙舟赛
汩罗江上的赛事
汩罗江晚霞
汩罗天问坛
江上孤忠
离骚阁
汨罗江
汨罗江国际龙舟节
汨罗屈子祠碑林
屈原碑林
屈原墓
屈原像
屈子祠 (2)
屈子祠骚园
屈子祠天问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