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绝--重庆铜梁舞火龙(图)

国家旅游地理重庆1月12日讯(通讯员 沈安娜)重庆铜梁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舞龙之乡”。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龙舞两大系列。龙舞是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形式。据悉,铜梁舞龙始于隋唐,盛于明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龙舞”又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在场地四周分布8到10个小火炉,烧熔铁水,以铁水打出金花为龙伴舞造势。当千余摄氏度的铁水被击打至空中几十米高后,天地顿时铁花绽放,火花飞溅,颇为壮观。每当春节或元宵节之际,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最长的火龙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极为震撼、惊险奇特,深受人民群众的格外青睐。

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民间生活情趣。舞龙手们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除去身上的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起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起有兴致!

走进“中国舞龙之乡”-重庆铜梁高楼镇

火雨纷纷,星落遍地。一条长龙,就在那火雨中逡巡、游走。铁水师傅李诗敏,站在场子一边,身旁火炉上是冒着泡的铁水。他大喝一声,手一抛、再一击,一瓢铁水飞上高空10多米,如红色烟花在空中绽放。一个个裸着上身、穿着短裤的舞龙手,挥舞着龙身,冲入这纷飞的烟火。火龙矫健雄壮,观者连呼过瘾,第一次看得人更是目不转睛。作为“铜梁火龙”之乡的高楼镇,火龙文化历史悠久,盛名远播,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邀约“铜梁龙”。

在铜梁高楼镇的涪江江面上,阳光给平静的江面上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渔民荡舟撒网,欢快的山歌在江面荡漾;山坡地头,村民忙着在松土、锄草、施肥……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平静而简单的小镇,却舞出了全世界惊艳的“铜梁火龙”。与你嚓声而过行色匆匆的路人,在田坎中农忙的村民,甚至是学校的一名学生,他们其实是一名舞龙人。

高楼镇地处铜梁、合川、潼南三地交界处,是“铜梁火龙”之乡,涪江绕镇而过,便利的水陆交通给小镇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镇上的数百庄稼汉子忙时种田,闲时玩舞火龙,他们不仅把庄稼种得好,而且风风火火把火龙舞遍了大半个中国,并舞出了国门。

“玩火龙是我们高楼人的绝活。大蠕龙、猪啃南瓜这些品种,很多地方的人都能玩,但说到火龙,离了我们高楼镇的人就是不行!” 说这话的人,是铜梁火龙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诗敏。今年已经66岁的李诗敏,谈到舞火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诗敏说:“现在镇里的舞龙队特别多,特别忙,特别有劲。”

听舞龙手们聊天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平日里,走南闯北“赶场子”更是常有的事情。说到起兴处,李诗敏更是从自家旁边小屋里拿出了他打铁水的木板和铁水桶和生铁。“舞火龙讲究的是配合,而配合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练出来,需要时间堆积。比如我现在是铁水师傅,那么我打铁水的时候,就一定要清楚舞龙到什么点,什么时候,怎么打出去铁水,既不会伤害到舞龙师傅,又能炸开显得好看。” 他说。火龙师傅们全是赤膊穿梭于滚烫的铁水和烟花中,有一定危险性,但我们是看着父辈们舞火龙长大的,有技巧,不怕”,李诗敏说,自己率领的火龙队伍,曾多次在国外演出,在国内演出的次数那就更多了。李诗敏得意地说,烧铁水要有技术,火候要掌握好,表演到高潮,铁水温度不到不行,可是热早了也不行。一直以来,火龙的传承都采取“父传子”的教学模式。而目前高楼镇是在乡村院坝、文化广场进行集中教学,不让它失传。李诗敏自幼与父亲一道耍龙灯,练就了一身舞龙的把式。他在继承传统龙舞表演艺术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琢磨和试验,自创了火流星表演。火流星一跳跃,火龙就呼啸而来,观看的观众无不高声叫好。

踏上重庆市铜梁区的土地,见到最多、听得最多的都是“龙”。街道、酒店、商场多以“龙”字命名,与“龙”相关的景观雕刻更是随处可见。

一个被遗忘千年的安居古城

大凡游览过千山万水的人,都会懂得,只有那些沉淀得起时光的城市和建筑,才是最耐看最有味道的风景,原乡的石板路、古城墙、油纸伞、大戏台、水云龙,哪怕带着乡愁,都是美到夺目!

走进铜梁安居古城,原名赤水。明成化十六年更名为安居,有安居乐业之意。安居古城有九道城门,先以砖木修建,明朝中叶后以石改砌。星辉门位于安居古城南,是最高的一座城门。漫长的历史,安居与龙结缘。安居人不仅代代相传着精湛的龙灯制作技艺,舞龙技巧也是闻名遐尔。安居是铜梁民间彩扎工艺的发源地之一。一路走来。木门石路红墙流水、繁花绿叶深宅庭院,置身其中,在说书人的惊堂木节奏之间,在与众多女子的点头交错间,在学习扎龙技艺的点睛笔墨里,也在水云龙舞动的灵气里,她追寻一点一滴的故乡记忆。舞龙的穿、腾、跃、翻、滚、戏、缠的精气神韵,像历史的回响,也似故乡的意义,百转千回,魂牵梦萦。

清晨的安居古城清新、干净,安详。走进巷子小雨如雾气般洋洋洒洒的掉落。三三两两的老人提着竹篮沿着古城的青石板路溜达着,我好奇的上前探寻,原来是去城外不远地方赶早市。不时会碰到几只早起的小狗悠闲的溜达着,看见生人它们也不狂吠,或许是见惯了来这里的陌生人,或许是压根就不稀得瞅你。古巷中的孩童来回嬉戏追逐,打破了清晨古城的静谧。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古城的店铺逐渐的开门迎客,面馆也迎来了几位不会说中文的外国男女,喜欢古城里的小面,更喜欢这里的辣。看着他们交谈甚欢,不时地指手画脚,我忍不住暗自偷笑。青石板一块接一块从我的脚底滑过,目送我欢乐而行,贪婪地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徜徉在流进古城小巷的蒙蒙细雨中。

望着古城墙上那抛绣球的阁楼,思绪仿佛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一袭红衣的女子站在阁楼里,随手一抛她的幸福就此定格。店铺里不停的包迷你小粽的老奶奶,手法如此的娴熟,小小的粽叶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三两下一个精致的绿意悠悠的三角粽就被挂了起来。他身后拌米的老爷爷默默的干着活,奶奶也不吆喝,只是不停的在挂她的小粽子,不一会她的铺面上就挂满了粽子,一个个被扎成堆的,一个个被串起来的,在奶奶的巧手中写满了诗情画意。

湖广会馆的高大门楼十分醒目,四面翘起的房檐,如要展翅腾飞的雄鹰。就如同这当年飞来这里的富贾巨商,在此经营者自己的生意,为了能把生意做强做大才有了这个可以商议大事的会馆,才有了相会老乡的场所,品尝家乡菜的地方。这里曾经的辉煌,这里曾经的繁华,都一一镌刻在这千年的古城中。文人墨客,富贾巨商,都曾是这安居古城历史的见证。

走出古城,拐进迎龙门,拾级而下。古渡口虽经过千百岁月的冲刷、稀释,却犹存当年的些许风韵。几只船零落地停靠于岸边,两位妇人在捶洗着衣服,毫不理会来来往往的游人。乘上游船畅游涪江琼江,两江交汇于此。这边楼阁倒影在水中轻柔地舞动着,那边的翠竹倒映在平静的江面让你难以分清那个是真哪个是假。阁楼与绿色将河水染成了一幅山水画,让河水饱蘸古城的墨味。古城的桥总会很及时地出现在眼前,跨过河水,微微拱起的身躯释放出无尽的意境。而水,满怀柔情地拂过水中的桥身,从桥下从容漂游而过。

古城的夜是寂静的,店铺都已打烊,只有酒吧街上灯火通明,把酒言欢,对酒当歌。古城的江边放飞祝福,放飞平安,孔明灯徐徐升起,让它把我们的祝福带给远方的亲人,把我们的愿望尽快实现。登上城隍庙安居古城尽收眼底,古城仿佛一个古老的传说,诉说着这千年的文化,千年的历史。古城更像一个痴情的男人,一直矗立在山城江边,岁月已在他的脸上刻出沧桑痕迹,心却还似当年模样,想着心爱的人儿,一个身穿绣罗衣裳的女子,笑语盈盈地归来,在城外的孤舟上再唱起泛黄地曲调。临别古城的刹那,我频频回头,难舍那些白墙黛瓦,亭台楼榭,青石板路,传统悠远的古文化。蒙蒙细雨让古城的生命更加丰盈润泽,古城烟雨悄无声息地滑落人间……

安居古镇科甲坊

安居古镇科甲坊

非遗文化舞火龙

非遗文化舞火龙

钢花飞龙

钢花飞龙

钢花飞长龙舞

钢花飞长龙舞

古城街头在打水的男人(雕塑)

古城街头在打水的男人(雕塑)

红红火火的钢梁火龙

红红火火的钢梁火龙

黄浦军校重庆分校

黄浦军校重庆分校

铜梁安居古镇

铜梁安居古镇

铜梁高楼火龙传承人在打铁花

铜梁高楼火龙传承人在打铁花

铜梁火龙甲天下

铜梁火龙甲天下

铜梁一绝舞火龙

铜梁一绝舞火龙

舞火龙

舞火龙

舞火龙新迎新春

舞火龙新迎新春

舞龙的小伙

舞龙的小伙

中国舞龙之乡铜梁高楼镇女子舞彩龙

中国舞龙之乡铜梁高楼镇女子舞彩龙

重庆安居古城

重庆安居古城

重庆铜梁闹新春

重庆铜梁闹新春

重庆铜梁舞火龙 (2)

重庆铜梁舞火龙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