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改变,人生不设限 ——专访蝴蝶心理资深婚姻及家庭治疗师梁敬之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过五十,生活的一切就会被打上“固定”的标签,人生轨迹会这么一直进行下去。

 

而在家庭教育领域中,偏偏有这样一位敢于打破定律、重写人生的传奇人物:

他是香港注册专业工程师,收入颇丰,家庭幸福;

45岁报名参加香港大学婚姻家庭治疗师硕士面试并成功拿到录取;

48岁开启婚姻家庭督导的义务工作;

52岁毅然放弃从事了30多年的工程师工作,成为美国婚姻及家庭治疗协会.AAMFT.临床院士及认可督导.美国.,专职从事婚姻家庭治疗。

 

他就是资深婚姻家庭治疗师、亚洲家庭治疗学院院士.香港.、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二级.、婚姻家庭治疗精品课程《我的家庭怎么了.》主讲老师梁敬之。本报记者很荣幸地通过电话采访了一直生活在香港的梁敬之先生。

1588526086.1..jpg

记者:梁先生您好,您在做婚姻家庭治疗师之前一直从事注册专业工程师工作,是什么原因让您接触到婚姻家庭治疗师这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梁敬之:接触婚姻家庭治疗要从我的个人经历开始说起。我曾经做过30多年的注册专业工程师,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我45岁左右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大概要15-16个小时,睡不着、吃不下。我的太太和我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你笑过了。”在身体情绪的多种亚健康状况下,我去看了医生。

当医生告诉我得了抑郁症的时候,我十分震惊:我不知道,自己的抑郁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和孩子。无奈之下,我必须要做出改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香港大学有一个婚姻及家庭治疗师硕士课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过去面试。

我还记得拿到录取通知那天我和太太去喝茶,当得知被录取时,我的太太说,“老公,这是三年来你第一次笑。”原来我的家人一直陪我承受着情绪问题的压力。

进入婚姻家庭治疗学习,与其说是我的职业转换,更不如说是治愈和帮助我解决抑郁问题的治疗之旅。

 

记者:您在52岁的时候选择放弃了工作30多年的工程师专业,转行做了婚姻家庭治疗师,是什么让您做出这种“颠覆式”的改变.

 

梁敬之:那是在三年后,我开始做一些义务性的工作,也跟着老师做家庭督导。我越做就越有兴趣,但工程师的工作量加上见个案做培训的工作量,我比之前更忙,压力也更大。所以在52岁的时候,我决定放弃工程师专业,全职成为一名婚姻及家庭治疗师。

起初我的孩子们是反对的,因为他们怕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撑家庭。但婚姻家庭治疗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解决家庭问题的思路和体系,我能够清楚的平衡外部经济因素、家庭关系以及职业发展。很感谢我的家人们支持我的决定,所以说不要怕年纪大:拥抱改变,永不太迟。

 

记者:梁老师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美国婚姻及家庭治疗协会.AAMFT.临床院士及认可督导.美国.,根据您多年的临床经验,目前家庭问题聚焦在哪些方面,婚姻及家庭治疗在国内的现状是什么.

 

梁敬之:我最多的工作就是见个案和深入临床治疗,工作中我发现,大部分家庭对家庭问题.危机.的认识是片面单一的:

曾经有一个家庭过来找我,希望我来帮助解决小儿子厌学的问题。但经过全面的了解后,我发现,家人定义的家庭问题是“小儿子厌学”,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家中的父亲有冷暴力倾向,不愿和妻子沟通,母亲因为长期的沟通需求得不到回应,患上抑郁症,家中的大女儿.姐姐.看到父母的问题产生焦虑和厌食反应,二儿子有犯罪违法情况,哥哥姐姐又影响了弟弟的价值观,最终导致了小儿子的厌学。

家庭问题从不是一个成员自身的原因导致,也不是普遍家庭认为的,把某个“有问题”的成员治好,家里就万事大吉了。家庭是一个由不同角色组成的团队,而家庭问题,也是在各种角色和外部因素的相互影响下造成。

比如最常见的婚姻问题、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谈情说爱等等,都是需要用系统的眼光看待。

婚姻家庭治疗在国内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专业培训、咨询、治疗机构不多,线上专业的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婚姻家庭治疗的焦点不只在一个人的过去.例如原生家庭.,却更重视当下此刻的人际互动及家庭结构。

 

记者:《我的家庭怎么了.》是国内少数覆盖面全面的婚姻家庭治疗线上课程。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课.

梁敬之:《我的家庭怎么了.》这门课程是我结合国际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研发出适合中国家庭的“一站式”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的目标是引起家长或在婚姻中即将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妇,对婚姻家庭治疗产生兴趣,从而能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婚姻家庭治疗体系,更全面的去看待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身为一名婚姻家庭治疗师,同时也是家庭治疗的受益者,我希望用婚姻家庭治疗的理念方法影响更多的父母,并期待能和父母成为一个团队,共同探讨影响家庭的各种因素,帮助家庭在困难时期依然可以保持高效运作,成为一个团队,一起面对挑战。

1588526401.1..jpg

记者:《我的家庭怎么了.》主要内容和课程特点是什么.

梁敬之:《我的家庭怎么了.》,将从家庭评估、儿童精神健康及压力与家庭的关系、不良的儿童期经历与家庭的关系、家庭结构功能如何影响子女成长、家庭运作模式、三角关系、儿童身心培养等十个维度,系统的评估家庭问题,从观念上重塑家长的教养观念,从而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父母的亲职效能,让“家庭更幸福”不再只是愿望,而是一个更有把握的旅程。

比如课程中会提出促进家庭结构性改变”、“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专家”“全面的健康观”等多个全新理念, 同时会有多个心理学测量方法,比如辨认、评估、督导、行动的4大问题识别环节,家庭评估的4个步骤等内容,带领家长参与到认识自身家庭、评估家庭、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带入感和参与感。

课程根据我多年线下临床案例及大量科学文献为实证基础,同时课程的氛围是研讨和学习型的,与家长一同探讨存在于不同家庭中的问题的理论、评估及解决方案。

 

记者:那些人适合学习这门婚姻及家庭治疗课程.为什么要学.

梁敬之:课程适合三大人群:希望与孩子、家庭一同成长发展,获得幸福家庭的父母;通过专业的系统化学习,科学因材施教的教师;以及虽然还未做父母,但是希望提前做好婚姻家庭准备的人。

我和太太都十分重视婚姻家庭的经营和管理,我们曾在未为人父母之前,就学习了亲子教育和家庭成长的课程。现在孩子们逐渐长大准备离开家去国外求学,父母的年纪也大了,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如何适应新的家庭变化。如果我们能在心理上、财政上、身体上各方面准备好,我们的生活就会持续有效进行,而不是被打乱。

这也是我们期望父母们从这么课程中收获的内容:能清楚家庭系统的一些概念、理论,未雨绸缪,在家庭阶段面临变化前做好准备,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教养自己的子女。

 

记者:您的婚姻及家庭治疗服务还包括哪些.

 

梁敬之:我的婚姻家庭治疗服务是很广泛的,包括机构、学校讲座,工作坊.互动练习.,学习小组.深入研讨.,举办不同系列的有系统课程,有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婚姻、谈情说爱、不同类型的课程,这次的课程是其中之一。

这次课程之外也附有讲座、学习小组、临床治疗、督导、工作坊、治疗师培训等多种深入学习及治疗的渠道,为想要继续研学的学员提供学习机会。

 

记者:您在婚姻家庭治疗领域会有哪些新的尝试,在这个领域您有哪些期待.

 

梁敬之:作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做临床工作、见个案,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此外,我还要训练一批婚姻及家庭咨询师,我希望有更多的婚姻及家庭咨询师,能够帮助家庭、夫妻、孩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