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鸟类科普:二十五期黑喉石鵖


71bd36a1ad0efca297fa5521ffd8cdf


今天要介绍的鸟

叫“黑喉石鵖”

最后一个字可能大家会有点陌生

“鵖” 读 “bī”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黑喉石鵖

别称:黑喉石即、谷尾鸟、石栖鸟、野翁、野鸲、黑喉鸲

属于:雀形目 鸫科 石鵖属

形态特征


范忠勇 摄


范忠勇 摄

小型鸟类,嘴、脚黑色。体长12~-15cm。雄鸟头顶、前额、喉、背黑色,腰白色,颈侧和肩部有白色斑纹。胸棕红色。腹部和两胁淡褐色雌鸟上体黑褐色,两翼具棕色斑纹,尾上复羽淡棕色,尾羽黑褐色,翅上有白色翅斑。

栖息环境


黑喉石鵾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草地沼泽、田间灌丛、旷野以及湖泊与河流沿岸附近灌丛草地。从海拔几百米到4000m以上的高原河谷和山坡灌丛草地均有分布,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灌丛草地鸟类。不进入茂密的森林,但频繁地见于林绿灌丛和疏林草地,以及林间沼泽、塔头草甸和低洼潮湿的道旁灌丛与地边草地上。

生活习性


黑喉石鵾性机警,单独或成对活动。喜欢站在低矮灌木枝头或小树顶上,观察周围动静,发现昆虫后,迅速飞去捕捉。主要以蝗虫、甲虫金龟子等昆虫为食,有时也吃蜘蛛、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繁育方式


鸟网


图片来源于:鸟网

黑喉石鵖繁殖期为4-7月,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巢区中比较高的小树枝头鸣唱,雌鸟则致力于筑巢,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5-8枚,1天产1枚卵。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2±1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以嘴运回食物,经过12-13天的巢期生活,幼鸟即可离巢,离巢后还须喂几天。

分布范围


钱斌 摄
张海华 摄

在俄罗斯南部、朝鲜及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繁殖,越冬期间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台湾等地。9月下句由繁殖地迁往中国南方越冬,次年3月末北返。

过境旅鸟,西溪湿地少见种类。

保护级别


 


鸟网1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观鸟注意事项

一、观鸟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清晨人少、光线柔和,鸟儿们出巢寻食活动频繁。傍晚时分,鸟儿们归巢也可以看见较多的鸟类。

二、观鸟活动建议大家穿着暗色系的衣物。尽量避免选择鲜艳颜色的衣物。因为鸟类视觉敏锐,鲜艳衣物会对鸟类产生刺激和惊扰。

三、在观鸟时,希望大家能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做不仅保护了您的安全,还可以给鸟类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栖息地氛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