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鸟类科普:第十九期红尾水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红尾水鸲
别称:蓝石青儿、溪红尾鸲、石燕、铅色水、溪红色鸲、铅色红尾鸲
属于:雀形目 鹟科 水鸲属


形态特征
全长约13cm。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缘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纯白;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地溪流与河谷沿岸,尤以多石的林间或林缘地带的溪流沿岸较常见,也出现于平原河谷和溪流,偶尔也见于湖泊、水库、水塘岸边。

生活习性
红尾水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站立在水边或水中石头上、公路旁岩壁上或电线上,有时也落在村边房顶上,停立时尾常不断地上下摆动,间或还将尾散成扇状,并左右来回摆动。当发现水面或地上有虫子时,则急速飞去捕猎,取食后又飞回原处。有时也在地上快速奔跑啄食昆虫。当有人干扰时,则紧贴水面沿河飞行。常边飞边发出’吱-吱’的鸣叫声,声音单调清脆。

主要以昆虫为食,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如草莓、悬钩子、荚蒾,胡颓子、马桑和草子等。
筑巢习惯


通常营巢于河谷与溪流岸边,巢多置于岸边悬岩洞隙、岩石或土坎下凹陷处,也在岸边岩石终逢隙和树洞中营巢。巢呈杯状或碗状,通常隐蔽很好,不易被发现。巢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细的枯枝、树叶、苔藓、地衣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有时垫有羊毛、纤维和羽毛。


繁育方式
繁殖期3-7月。主要由雌鸟营巢,雄鸟仅偶参与营巢活动。每窝产卵3-6枚,多为4-5枚,卵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也有呈淡绿色或蓝绿色的,被有褐色或淡赭色斑点,雌鸟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分布范围
中国为华北及黄河以南地区的留鸟。较常见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观鸟注意事项
一、观鸟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清晨人少、光线柔和,鸟儿们出巢寻食活动频繁。傍晚时分,鸟儿们归巢也可以看见较多的鸟类。
二、观鸟活动建议大家穿着暗色系的衣物。尽量避免选择鲜艳颜色的衣物。因为鸟类视觉敏锐,鲜艳衣物会对鸟类产生刺激和惊扰。
三、在观鸟时,希望大家能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做不仅保护了您的安全,还可以给鸟类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栖息地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