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驿站文化大使张达琳:黑龙江将军辖境驿路驿站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境驿传沿革与演化,以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分野,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前一阶段,即雅克萨战争和“建城永戍”时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历十四年。包括战时墨尔根——雅克萨城通讯驿路,和战争尾声阶段吉林乌拉——墨尔根——黑龙江城(新瑷珲)驿路。期间,宁古塔将军析治黑龙江将军,及黑龙江将军驻地初定黑龙江新城,旋移墨尔根城。后一阶段,即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以后时期,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到清末,驿传时代终结。以齐齐哈尔城为中心驿传,是在雅克萨战争和建城永戍驿路、驿站基石上,形成和展扩的,包括卜奎大站道、卜奎八虎道、卜奎草原道,以及境内连接将军驻地与属下副都统驻地的几条驿路。宁古塔将军析治黑龙江将军,和齐齐哈尔由索伦总管卜奎村到黑龙江将军首府的嬗变,都与雅克萨战争密切相关。黑龙江将军驻黑龙江新城、墨尔根时期,基本保持建城永戍特征,属于雅克萨战争时期的延续。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驿传确立以后,呈扇面覆盖黑龙江右岸边地,再与中俄交界漫长卡伦路相接,形成更为庞大的驿传系统。   

   

       一.雅克萨战争通讯驿路

 

       此线是雅克萨战争前夜,为向内地和京师传递军事情报,而专设的一条驿路。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乙未,谕议政王大臣等:“令理藩院侍郎明爱,于杜尔伯特、扎賴特派兵五百人,並索伦兵,酌自墨尔根至雅克萨,设驿奏报军机,庶免贻误。”因新辟驿路穿越大兴安岭莽林,由墨尔根直趋战争前沿阿穆尔河口,减省了进军路线的绕越路段,里程缩短四百里。路峻,雅克萨之战如箭在弦。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拂晓,爱国清军发动总攻,雅克萨城破,俄将托尔布津投降。清军红旗捷报,站丁席纳尔图驰驿,从雅克萨城至京师五千里,只用了短短的十一天。 
 
       这条驿路应战事而起、而湮,存在一年零四个月。参考清廷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闰四月十一日,沿雅克萨战争进军路线吉林城——黑龙江新城,正式遣丁置站史实,战争前夜开辟的这条通讯驿路,其应急、简易情形是可以想见的。它或许就是一条被疏通的鄂伦春猎人小路,和就地取材搭建了几处供站丁换马、暂歇的木刻楞。但以驿路概念内涵、使用时间和目的性而论,冠名雅克萨战争驿路名副其实。硝烟散后,在驿路的旧辙上,砍倒的树干又冒出新芽,被马蹄踏平的茅草又变得繁密茂盛。通讯驿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没有任何一种史辑、史图,记述或标注过它。雅克萨战争二百年后的光绪十三年(1887年),一次历史巧合,李金镛开发漠河、呼玛金矿,应运而生的黄金之路,也有起自墨尔根,沿嫩江左岸延伸至阿穆尔河口路段,与历史上的雅克萨通讯驿路相似。

 

        二.黑龙江建城永戍驿路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雅克萨战争以爱国清军全胜结束,即按康熙皇帝“建城永戍”诏谕,设置吉林乌拉——墨尔根——黑龙江城新城驿路。这段新辟驿路,里程约占从吉林乌拉算起的,雅克萨战争进军路线的三分之一。而黑龙江右岸,迫近战争前沿的黑龙江新城——额苏里——呼玛尔——雅克萨城,最终没有置驿,只在呼玛尔等处安设了斥候。户部郎中包奇“以五尺为度”为完成勘测,经过内廷复议,康熙御批的吉林城以下二十五驿站名包括:

  

    1.锦州俄佛罗《柳边纪略》同,又名金珠,吉林市龙潭区金珠乡金珠村。

    2.法特哈边门《柳边纪略》发忒哈边界,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

    3.盟温河《柳边纪略》蒙滚河,又名蒙古卡伦,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盟温站村。

    4.逊扎包苏苏《柳边纪略》逊扎包速素,又名五家站,吉林省扶余市五家站镇。 

    5.锡伯舍里村《柳边纪略》舍里村,扶余市社里乡。

    6.伯都讷村《柳边纪略》白都讷村,又名新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伯都村。

    7.茂兴苏苏《柳边纪略》茂欣速素,又名墨馨、木乌苏,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

    8.古鲁村《柳边纪略》同,又名古楼,大庆市肇源县古龙镇。

    9.塔拉哈池《柳边纪略》他尔哈池,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

   10.多克多力《柳边纪略》多耐,又名多鼐、多克多力额佛罗,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

   11.温托浑池《柳边纪略》同,又名托合,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

   12.特穆德黑《柳边纪略》忒墨得黑,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头站村。

   13.索伦总管卜奎村《柳边纪略》布克村,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新豪凤凰城小区(原黎明村)。

   14.塔哈尔《柳边纪略》塔哈儿村,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

   15.宁年池《柳边纪略》同,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富友村。

   16.拉哈岗《柳边纪略》喇哈岗,齐齐哈尔讷河市拉哈镇。

   17.博尔多《柳边纪略》薄儿德村,又名老站,讷河市老城。

   18.喀穆尼喀俄佛罗《柳边纪略》喀母尼喀俄佛罗,讷河市老莱镇。

   19.伊拉喀池《柳边纪略》乙喇喀池,黑河市嫩江县伊拉哈镇。

   20.墨尔根《柳边纪略》墨尔根村,黑河市嫩江县老城。

   21.霍洛尔《柳边纪略》科落尔河,黑河市嫩江县科洛镇。

   22.喀尔塔尔济河《柳边纪略》喀尔塔尔几河,又名四站,黑河市嫩江县塔溪乡。

   23.库穆尔山冈《柳边纪略》库木尔山,又名三站,黑河市二站乡三站村。

   24.额叶楞库河《柳边纪略》额雨儿,又名二站,黑河市二站乡。

   25.黑龙江城 爱辉站 黑龙江城,即黑龙江新城、新瑷珲、江西瑷珲,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城关村“黑龙江将军驻地瑷珲新城遗址”。爱辉站,即黑龙江副都统衙门首驿,又记作萨哈连乌拉站、头站,黑河市西岗子镇坤站村。

     

       三. 齐齐哈尔——茂兴  延伸为卜奎大站道:齐齐哈尔—吉林乌拉—盛京—山海关—京师

 

       进入以齐齐哈尔城为中心驿传时代,隐身大兴安岭莽林中的雅克萨战争通讯驿路早已湮失;原黑龙江建城永戍驿路,即吉林乌拉—墨尔根—黑龙江新城,分化为南北两段。南段齐齐哈尔—茂兴(这一段为黑龙江将军属站),由黑龙江建城永戍驿路除乌兰喏尔以外六个驿站组成,延伸为卜奎大站道。清代黑龙江、吉林两将军,以东流花江划界,茂兴站在松花江左岸,是黑龙江将军南路最末一站,与吉林将军属伯都讷站隔江相望。与历史旧线相比,雍正五年(1727年)“以古鲁至墨馨一站相距遥远,添设乌兰诺尔有新增驿站加入,老地名略有变化。而历史旧线遗留的道路形制,依旧保持原貌,最大的不同,在于原索伦总管卜奎村站,崛起为黑龙江将军驻城,相应移站至齐齐哈尔城小西门外;与索伦总管村相邻之特穆德黑,获称卜奎大站道“头站”;以及原墨尔根村站、黑龙江城升为副都统驻地,驿路内涵迥然有别。

 

    1.特木得黑  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头站村。原历史旧线,与索伦总管卜奎村相邻一站,名特穆德黑。在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驿传系统,获标示方向的“头站”地位,即是卜奎大站道头站,又是齐齐哈尔——呼兰驿路头站,头站地名传承至今。

    2.温托河 历史旧线温托浑池,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     

     3.多耐 历史旧线多克多力,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

    4.他尔哈 历史旧线塔拉哈池,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

    5.古鲁村 历史旧线名同,大庆市肇源县古龙镇。

    6.乌兰尔 或称新站,肇源县新站镇新站村。雍正五年(1727年)“以古鲁至墨馨一站相距遥远,添设乌兰喏尔一站。”新站站名缘此。

    7.茂兴 历史旧线茂兴苏苏,肇源县茂兴镇。茂兴在嫩江和松花江汇合口西北二十里,由茂兴站,南行三十里,渡松花江,又行五十里至伯都讷,入宁古塔将军辖境。卜奎八虎道,自茂兴站分道,经郭尔罗斯蒙古草原而入法库门。

             

    四.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  通墨尔根副都统驻地和黑龙江副都统驻地

     

    此线与原历史旧线,即黑龙江建城永戍驿路之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相同,地名演化有所区别。

    

    1.塔哈尔 历史旧线名同,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

    2.宁年站 历史旧线宁年池,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富友村。

    3.拉哈 历史旧线拉哈岗,齐齐哈尔讷河市拉哈镇。

    4.薄尔多 历史旧线博尔多,讷河市老城。

    5.喀迷尼喀 历史旧线喀穆尼喀俄佛罗,讷河市老莱镇。

    6.伊拉喀 历史旧线伊拉喀池,黑河市嫩江县伊拉哈镇。

    7.墨尔根城 历史旧线墨尔根,黑河市嫩江县老城。

    8.科洛儿 历史旧线霍洛尔,黑河市嫩江县科洛镇。

    9.喀儿塔儿溪 历史旧线喀尔塔尔济河,嫩江县塔溪乡。

   10.库木尔 历史旧线库穆尔山冈,黑河市二站乡三站村。

   11.额雨尔 历史旧线额叶楞库河,黑河市二站乡。

   12.黑龙江城 黑龙江站 黑龙江城,即黑龙江新城、新瑷珲、江西瑷珲,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城关村“黑龙江将军驻地瑷珲新城遗址”。黑龙江站,旧爱辉站,即黑龙江副都统衙门首驿,又记作萨哈连乌拉站、头站,今黑河市西岗子镇坤站村。

    

     五.齐齐哈尔—呼伦贝尔  通呼伦贝尔副都统驻地

 

     此线黑龙江将军巡边路,由卡伦升置驿站,因以台名驿。

     

     1.七家台 今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瑞廷乡三好村齐店自然屯。    

     2.甘井子台 齐齐哈尔市甘南县长山乡永青村。

     3.那木希台 甘南县长山乡四方山村刘家店屯。

     4.木尔滚楚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

     5.和尼必喇昂阿台 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卧牛河镇一心村孔家沟自然屯。

     6.和尼必喇台 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吴福祥沟。

     7.锡伯尔哈里台 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庙尔山林场。

     8.巴林台 又记作巴里玛,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巴林镇。

     9.嘎尔甘哈达台 牙克石市巴林镇雅鲁村-雅鲁火车站。   

    10.雅尔博克图台 又记作七里沁河子,牙克石市博克图镇。

    11.伊勒克特台 牙克石市乌奴尔镇伊列克得村-伊列克得火车站。

    12.呼尔格勒依台 又记作霍洛奇,牙克石市乌奴尔镇哈拉沟村-哈拉沟火车站。

    13.们都克依台 又记作们都黑,牙克石市免渡河镇。

    14.札敦必喇雅克萨台 牙克石市牙克石镇。

    15.喀勒和硕台 又记作霍洛果,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雁镇。

    16.札喇木台台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扎罗木得村-扎罗木得火车站。

    17.哈克鄂模台 海拉尔区哈克镇-哈克火车站。

    18.呼伦贝尔副都统驻地  呼伦贝尔城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街古城遗址。

 

       六.齐齐哈尔—呼兰  通呼兰副都统驻地

   

       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呼兰城守尉,因从雍正五年(1727年)增设之乌兰喏尔一站,引出齐齐哈尔—呼兰驿路。又,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曾在呼兰河流域置八台坐卡,齐齐哈尔—呼兰置驿过程中,以卡伦充实驿站,仍以台名驿。

    

     1.特木得黑 又名头站,历史旧线特穆德黑,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头站村。

     2.温托河 历史旧线温托浑池,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     

      3.多耐 历史旧线多克多力,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

     4.他尔哈 历史旧线塔拉哈池,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

     5.古鲁村 历史旧线名同,大庆市肇源县古龙镇。

     6.乌兰喏尔 或称新站,雍正五年为辟建本线驿路新增驿站,肇源县新站镇新站村。

     7.博尔吉哈台 大庆市肇源县头台镇头台村。

     8.察普起尔台 大庆市肇源县二站镇二站村。

     9.鄂多尔图台 大庆市肇源县三站镇。

    10.布拉克台 肇东市四站镇四站村。

    11.扎喀和硕台 肇东市五站镇五站村。

    12.呼兰副都统驻地 呼兰城 旧卡伦时代亦称呼兰台,哈尔滨市呼兰区呼兰镇。

    13.新安台 哈尔滨市呼兰区二八镇头屯村。

    14.巴彦苏苏 哈尔滨市巴彦县老城。同治三年(1864年),曾设呼兰理事同知厅,移驻巴彦苏苏。

 

       七.卜奎八虎道:齐齐哈尔—法库门—盛京 

 

       此线卜奎八虎道,是不设驿站的驿路。此线不经由吉林乌拉,有直线距离优势,既为雅克萨战争所用,更是齐齐哈是尔驿传的一部分。从站道走向和目的地看,此线与卜奎大站道重复,故从未置驿,但马递公文从卜奎直入盛京,里程缩短三分之一,走八虎道径道成为驿传常由之路,甚至被誉称“递折路”。

 

        八.卜奎草原道:齐齐哈尔—扎赉特—喜峰口

 

       此线原为清代“内蒙古驿凡五道”之喜峰口——扎赉特一路。扎赉特,会盟哲里木四部之一,今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黑龙江将军驻地齐齐哈尔城,与嫩江右岸扎赉特部游牧草原为邻,黑龙江将军衙门即以地缘之利,借助蒙古台站,乃成经由扎赉特入喜峰口驿路。由于清初雅克萨战争后齐齐哈尔城的崛起,及“楚尔罕”互市对草原的纵深影响,至乾隆朝官修《内府舆图》(《乾隆十三排图》),已将齐齐哈尔城标注为此线起点,原扎赉特一路最末一站的哈达罕站,反成以齐齐哈尔城为中心的“乌雅头站”,蒙古语乌雅,或记作武牙,汉译“拴马桩”,是民俗语言对驿站的称谓,卜奎草原道得以进一步确立。屠寄(1856-1921)《黑龙江舆图说》“入喜峰口道”一节,即以齐齐哈尔为起点,站名、道里尽述其详。

   

       内蒙古驿凡五道台站,辟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为怀柔、裨益蒙古而设。清制,蒙古外藩驿传兼属理藩院,其下设旗籍清吏司,“凡官属部众、会盟、军旅、邮传之事皆掌之”。

  

       从齐齐哈尔为中心的交通分布看,卜奎草原道是卜奎大站道的重要补充,直线延伸,水草丰盛,较大站道经由吉林乌拉、奉天,而入山海关,可缩短三分之一路程。马上飞递优势尤为明显。由于草原交通的开放性,形成了以扎赉特入喜峰口十六台站为主线,和两翼并行的民间草地道,卜奎草原道右翼的这条草地道,也被标注在乾隆《内府舆图》中。从楚尔罕路路通达、人气汇集的角度看,它们是以齐齐哈尔城为中心的一个扇面交通结构。又据《黑龙江志稿》,“自卜魁站起,西至绰尔河,曰哈代罕站,曰绰罗站,又入奉天之克尔苏台站”,说明从此线分道,又可引伸一路纵贯扎赉特、科尔沁,而至奉天。

 

      九.黄金之路:齐齐哈尔——墨尔根——漠河

         

     1.塔哈尔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

     2.宁年 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富宁村。

     3.拉哈 齐齐哈尔讷河市拉哈镇。

     4.博尔多 讷河市老城。

     5.喀迷尼喀 讷河市老莱镇。 

     6.伊拉喀 黑河市嫩江县伊拉哈镇。 

     7.墨尔根 嫩江县嫩江镇老城,清代墨尔根副都统驻地。

     8.和罗尔 科洛河入嫩江汇合口北,嫩江县联兴乡哈什太村哈什太自然屯和前屯。

     9.谟鲁尔 嫩江县属门鲁河种畜场驻地,嫩江县长江乡境。

    10.固古河 嫩江县四站林场,场部西十四里台地,门鲁河乡境。

    11.雅普萨台河 嫩江县建边农场十三队。雅鲁萨台河今称前五站河。

    12.库凌河 嫩江县多宝山镇星火自然屯。208省道迳由。原上海知青星火“五七”农场、星火乡与卧都河乡合并为多宝山镇。

    13.古龙河 嫩江县多宝山镇盘龙山村,古龙河今称关诺河。原上海知青星火“五七”农场九连。

    14.三松河 嫩江县多宝山镇盘龙山村窝里河自然屯,208省道与窝里河交叉口。

    15.鄂多河 嫩江县多宝山镇卧都河村。

    16.阿鲁河 嫩江县新建农场,嫩江县、呼玛县交界。阿鲁河今称十站河。

    17.嘎鲁河 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北疆乡嘎拉河村;林业局江源防火检查站。 

    18.庆兰站 呼玛县北疆乡县属林业局十二站林场驻地。

    19.二根河 呼玛县北疆乡十三站。二根河,音译简化地名.

    20.兴安岭 呼玛县兴隆乡十四站。

    21.北实黑 又称兴隆沟,呼玛县兴隆乡驻地。

    22.会宝沟 呼玛县韩家园镇,驻地南四十里。

    23.达拉罕 呼玛县韩家园镇“老十七站村”,嫩漠公路旧道旁,已被开垦成农田。上世纪九十年代遭受洪水,迁移二十余里外新址,即今十七站村。

    24.谭宝山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驻地。

    25.依沙溪 塔河县十八站乡十九站林场驻地。

    26.依西肯 塔河县依西肯乡二十站,未形成聚落。

    27.正路站 塔河县二十一站,未形成聚落。地近嫩漠公路旧线,有养路道班驻此。二十一站河入小西尔根气河汇合口,有腰站林场地名,即相沿于二十一站。

    28.斡路站 塔河县开库康乡二十二站林场驻地。

    29.盘古河 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沿江林场驻地,开库康乡境。 

    30.安盖站 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兴安镇南盖河口。

    31.额木尔河口 漠河县兴安镇二十五站村旧址,额木尔河入黑龙江汇合口右岸,去江十里距,距二十五站新村20里,现为新村农田,上距兴安渡口18里.

    32.卧龙河 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二十六站“驿栈风情”园,漠河县境。

    33.吉龙河 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二十七站。额木尔河左岸,距额木尔河公路大桥一里。

    34.吉牛河 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林场,漠河县境。北靠黑龙江、南临额木尔河,四面环山、三面靠水的特殊地形。

    35.永合站 黑龙江上游右岸,今漠河县北极乡永合站,濒江旅游带,迤西永合站岛,迤东永合站浅滩。

    36.漠河 黑龙江上游右岸,又称漠口,漠河县北极乡北极村(原漠河乡漠河村)。以漠河河得名。

    37.老沟 原名什都喀河,俗称老沟、胭脂沟,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西林吉镇)金沟林场老沟。最先开工的漠河金厂、漠河矿务总局旧址。 

    38.洛古河 漠河县北极乡洛古河村,小支流兴华沟沟口,洛古河金厂旧址。

    39.八道卡和西口子 黄金之路终点,收拢于额尔古纳河右岸产金望区八道卡和西口子。八道卡,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八道卡段。西口子,今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西口子村,额尔古纳河右岸台地。两地西去老沟一百六十里,和一百八十里。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