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谱新曲 大美南涧景色新

4月15日至4月19日,“五朵金花的故乡·民族团结的典范——书写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篇”大型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20余家主流媒体走进五朵金花的故乡,以全媒体形式对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在宣传活动中,媒体团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走进一个个民族风情各异的村寨,进一步挖掘南涧县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的新经验、新典型、新亮点和新成果。

狗街村:布朗山寨焕新颜

来到落底河,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相伴,一间间布朗特色鲜明的新房伫立在村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人们做活正忙...谁曾想,这个叫狗街的村庄过去是落后贫困的地方。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公郎镇落底河的狗街村,村内共有22户布朗族2户彝族和1户汉族共有103人。因全村布朗族文化特色保留较为完好,是南涧有名的布朗山寨。

从木板房到布朗风情民居,从刀耕火种到机器耕种,从羊肠小道到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从温饱难解决到致富奔小康,从无钱看病到上门问诊……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和对人口较少民族进行扶持,狗街村如今已建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秩序良好的民族团结示范村,村内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全新的变化。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到落底河村委会副书记、狗街村村民、致富带头人官建国的家中走访。官建国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在党建引领下,狗街村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搞产业发展。村里大力发展以泡核桃、香橼、青花椒、热带芭蕉、本地番石榴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加之农业养殖和外出务工的收入,村民的日子已经过得和自家种的芭蕉一样甜。

此外,据官建国介绍,狗街村开展扶持少数民族项目,还积极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庄亮化工作,使得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狗街村将继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植和扶持,加强对布朗族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弘扬、打造独具布朗风情的休闲旅游区,加快生态垂钓休闲园项目实施,不断拓宽布朗群众致富渠道。”

裕谷村:异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走进位于祥临路214国道边,南涧县板桥村委会小独木村脚的裕谷村,只见一栋栋整齐的新房在蓝天白云的装饰下,在白墙与灰瓦的映衬下,尽显古朴素静。

裕谷村占地面积110亩,是南涧县公郎镇一个典型的搬迁村。全村占地面积110亩,共有102户4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121人。

近年来,公郎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指示要求,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各民族繁荣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

为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生产发展问题,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发展思路,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将搬迁户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集中搬迁到了如今的裕谷村。

公郎镇党委书记张朝富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目前,公郎镇利用茶马古道重镇的地理优势并结合搬迁户多为彝族的实际情况,投资160万元在裕谷村建设彝族文化传承中心,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跳菜、打歌等民间传统文化。此外,还投资了100万元实施民族特色村寨项目,修建融合多种少数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墙、民族文化广场等设施,使村内各项文化设施都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我们希望搬迁群众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今后美好的生活抱有信心。”

碧溪乡:美丽苗乡脱贫促发展

四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碧溪乡到处绿意盎然,村民忙着打点地里的庄稼,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新景象。

碧溪乡是集“高寒、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山区农业乡,也是南涧县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为实现苗族整族脱贫目标,碧溪乡按照“优安居、强产业、夯基础”的工作思路,重点实施“安居保障、产业增收、基础设施、技能培训”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全乡苗族整族脱贫工作。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碧溪乡以松林亦可妈库苗族支系整体脱贫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整合交通、民族团结示范村及整族脱贫示范村等项目,实现全村28户苗族户安居全覆盖。并以中华熊家、孔雀村移民村建设为抓手,整合移民项目资金250余万元,帮助12户苗族农户安居全覆盖。

目前,碧溪乡的89户苗族农户中,安居扶贫受益贫困户达51户,其中移民搬迁12户、危房改造51户。并通过实施“改厨”“改厕”“改院”等工程,全面提升苗族群众整体人居环境。

为了保留村庄内的苗族风情,帮助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碧溪乡还以夯实基础为支撑,全面升级改造进村公路、建设成妈库苗族村寨门、民俗传习室、民族文体活动广场以及旅游厕所等,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苗族群众因就业技能不足,造成“不出去”和“出不去”的问题,碧溪乡则抓住就业培训“牛鼻子”, 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引导性培训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针对村内大多有刺绣功底的苗族妇女,邀请了昆明启盟培训学校在中华村组织全乡苗族妇女刺绣培训,作品可以由培训机构负责长期有偿回收,让困难群众在闲暇之余展示技能赚外快、陶冶情操促增收,不断提高其就业能力。

大平掌村:以党建为轴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大平掌村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拥翠乡龙凤村委会,旧称“打嘎”,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庄。

近年来,大平掌村通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抓特色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思路,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据介绍,大平掌村依托彝族特色村寨项目,重点修复茶马古道老街、古大门、古文化墙、古井、古灯等,并在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党史文化墙和“打嘎”党小组展室,努力把大平掌村打造为“打嘎”红色教育基地。同时,大平掌村通过宣传党的发展历史,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激发村民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感情基础。

为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大平掌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并把讲好“打嘎”红色历史和故事作为党支部日常教育的必修课。激励党员干部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传播和引导社会正能量,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

“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在党员的带领下,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大平掌村村民杨学忠说。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