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穿越千年“淘老古”15类“古”资源彰显丰厚“家底”

定海穿越千年“淘老古”15类“古”资源彰显丰厚“家底”

  定海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千年古城,也是我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全舟山现存的古建筑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定海古城范围内。

  悠悠古城,千年定海,文化瑰丽,底蕴深厚。时间并没有让这座古城凋零,反而使它更具韵味。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2018年定海在全区范围内以“古村古宅、古街古景、古刹古亭、古人古风”为基,挖掘出定海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区、古遗址、古手艺、古井、古桥、古树等15类“古”资源,整合成“定海山系列文化”遗存古迹400余处。向世人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定海丰厚的历史文化“家底”的同时,也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城市发展、人民生活中,为传承复兴古城文脉添上了精彩一笔。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悠久见证,也是城市的珍贵遗产。根据古树名木普查结果,定海区共有古树名木235株,其中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7株,三级古树227株。它们分布在定海城乡各地,犹如一个个“活化石”,见证着定海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

  这些古树名木主要为樟树、朴树、金桂、枫杨、米槠等品种,风情各异,泽被苍生。为加大对这些“有生命力的文物”的保护力度,去年定海区先后开展了两批“认养古树 情定古城”活动,择优选取最具特色的古树名木作为市民认养对象。

  “认养人中既有小学生,也有护林员,还有与这些古树名木共同经历成长的市民。活动开展后,引起了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全区上下保护古树名木的氛围渐浓。”定海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希望从引导社会公众认养一棵古树名木开始,共同关注和守护这些古城历史的见证者,让每株古树名木都能“老有所养”。

  据悉,定海区235株古树名木现已全部完成“一树一档”的信息资源管理,并为每株古树设置了悬挂铭牌和保护石碑,上面都有树名、树龄、编号等信息,市民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悉古树名木的树种信息、保护现状等更为详细的信息。

  修缮古宅大院 重拾岁月芳华

  定海自古名人辈出,在老城区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名家故居。这些老房子、老宅院与它们的主人一道,历久弥新,成了定海独特的城市名片,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着挥之不去的风情。

  据统计,现今散布在定海城乡各处的精品老宅共有43处,大多建于清代或民国时期。尤其是定海留方弄、书院弄、柴水弄、东管庙弄、中西大街一带,分布着蓝理故居、董浩云故居、刘鸿生故居、许毅住宅等许多深宅大院。

  定海城区聚奎弄6号,是著名的“煤炭大王”“火柴大王”刘鸿生的故居。该故居保存较好,是一处具有清式建筑风格的住宅,对研究定海城市变迁、民居建筑风格、社会人文、名人历史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王克明故居,又称王家走马楼、王家住宅,位于东管庙弄51号,被誉为“定海第一古宅”。整座住宅古朴典雅,气派非凡,看后让人油然而生荡气回肠之感,是定海古民居的经典之作。

  定海东管庙弄1号的朱占山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定海保存较好的民国建筑,对研究定海老城区演变、社会人文历史都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被列为市文物保护点。

  一个老宅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近年来,定海区越发重视对这些历史文化瑰宝的保护,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老宅进行精心修缮,以期重焕昔日风采,重拾被时光掩盖的岁月。

  去年4月,定海朱占山故居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对古宅的瓦片、墙面、屋顶等进行了基本修缮,维持原有格局不变,并将其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生活民俗馆。

  “古宅保护修缮并不仅仅是恢复一座宅子,更是要延续一段历史文化,在使用中发挥其价值。”定海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定海城区多个百年古宅都将陆续进行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使这些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商业发展相融合,“在彻底解决居民居住实际问题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对外展示定海古宅的无穷魅力。”

  古风双语标牌百年老街展新姿

  阡陌纵横的古街,是定海古城的血脉和灵魂,承载着每一个定海人的记忆与乡愁。据统计,目前定海著名的古街共有10条,主要分布在城区以及白泉、岑港、马岙等地。

  东大街是定海最负盛名的古街之一,它起自状元桥,东至东美桥,始设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历经明、清扩展,至民国初期,成为定海城内一条繁华老街。如今的东大街喧嚣依旧,尤其在上街头,店铺相依、人来人往。

  曾经也是商贸热地的白泉十字街,如今已褪尽喧嚣,回归恬静古朴。这条浓缩着白泉历史的古街街市形成于宋代,鼎盛于清末民初,由直横两条街交叉成“十”字,故名“十字街”。以前,到定海城里也好,到皋泄、干石览也罢,十字街都是必经之路,所以成为了当时定海东乡各庄的交易中心。

  古街为定海增添了太多的风骨与灵气,为了保留住这份古韵,又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定海区去年在芙蓉洲路、东中西大街等多条老街上设置了古色古香的旅游标识牌,并对古街进行了精致巧妙的街景氛围布置。

  “标识标牌都采用中英文标注,上面还有导览图、所属市政LOGO及二维码等,每一处标识标牌都要求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既呈现老街古韵,又能让定海古城焕发新光彩,展现新魅力。”定海区文旅部门负责人说。

  一张手绘地图勾勒出千年古城

  去年,一份散发着浓郁复古气息的定海古城手绘地图惊艳亮相。这张地图仿照旧报纸的米黄色泽,以手绘的方式将一条条交错纵横的道路、一个个古韵绵延的地标清晰呈现,从正反两面勾勒出千年古城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地图正面按照清朝光绪年间黄树藩作的《古城城池图》进行参考绘制,包括环城东路、环城西路、解放东路和环城北路范围内的古城,除了现存的古城建筑外,还包含了已经损毁的文笔峰、奎光阁等古建筑。地图背面则以“迹”忆定海为主线,涵盖了如今北到海山公园、南至海滨公园、西起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东到双拥广场的定海古城面貌。

  这份地图还详细介绍了古城旅游推荐线路、古城古迹、古城美食、古城住宿、古城纪念品、古城特产等内容。市民游客可以在各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位于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的旅游文创馆等处免费取阅。

#p#分页标题#e#

  去年,定海区文旅部门还制作完成了《说岙故事选》《故事定海》两套以定海古文化、传说为内容的故事绘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定海十八岙”的传说故事以及古城内留方井、祖印寺、状元桥等古迹的“前世今生”。今后,还将进一步挖掘定海文化历史内涵,继续制作一系列以“定海古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