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些年莫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拍摄地

副标题#e#

【点睛】莫言火了,不仅《丰乳肥臀》成为了各大书店的宠儿,连旅游市场也同步被带动了起来。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不少被改编为影视剧出现在银幕上,其中更不乏成为影视界大获赞誉的作品。今天就请就跟随小编的脚步,探寻这些改编作品的拍摄地吧!

 

莫言作品一:《红高粱》的拍摄地之——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影片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影片先是以新式叙事手法为框架,试图拍摄一部打破传统主旋律模式的新式文艺剧情片,后此片一制作好便入围柏林德国影展,最后空前的拿下柏林影展最高奖金熊奖。除了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也是电影《红高粱》的主要拍摄地之一。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里也火了起来。在其展览馆里不难发现,大导演张艺谋20年前的一双旧鞋,与巩俐的肚兜一起,成为展厅最引人注目的藏品。

 

 

曾有人想买巩俐“肚兜”

 

“张艺谋拍摄《红高粱》时,曾穿着它走遍了西部影视城的每一块土地。”因此影城认为其意义重大,收藏了起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双鞋其实是挖出来的,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在镇北堡拍完《红高粱》所需的场景后,张艺谋把穿烂的这双鞋埋在土里,发誓“影片不成功,将永远不走电影这条路!”《红高粱》最终一鸣惊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成立时,影视城老板张贤亮按照当时在场的人的指点,真的挖出张艺谋的那双鞋。”放在这里收藏,是为了说明电影艺术家走的路也很艰辛,并无他意。

在这些展品的外围包装上,记者看到,有几幅喷绘照片,照片上都有说明,好莱坞谁谁谁的道具,曾被拍卖出多少万美元的说明。看来,这双鞋及巩俐穿过的“新衣服”、“肚兜”,无疑将被视作镇城之宝。一位工作人员私下透露,曾有大话西游迷想要买“月光宝盒”,巩俐影迷想要高价买“肚兜”。不过对于张艺谋的这双20年前的鞋,想要买的人少,议论的多。

#p#副标题#e#

“十八里坡”才不过20米远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曾孕育出《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双旗镇刀客》等众多电影,称“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一点也不过分。影城的不少角落弥漫的或是《大话西游》里颠三倒四的台词,或是《红高粱》的“酒神曲”。而影片中那些经典的镜头也一一找到“主人”,《红高粱》中的“酒作坊”、“月亮门”,《大话西游》中的“牛魔王宫”、“招亲台”,《新龙门客栈》中的“龙门客栈”,在记者眼里,电影中显得更宏伟一些。盘丝洞只能并排两个人走进,“月亮门”也只有仰视才能见其高大,“十八里坡”才不过20米远。

 

张艺谋球鞋摆在“我奶奶”肚兜旁

 

 

在影城的“展览厅”,集结了许多拍摄道具,这些道具都曾经为《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一个和八个》、《大话西游》这些经典电影立下过汗马功劳。而在最显眼的一个展柜,记者就看到巩俐拍摄《红高粱》时的服装道具。盖头、肚兜一应俱全。

睹物思人,红透大江南北的《红高粱》捧红了巩俐,巩俐当年就是身着这样的“新衣服”成了“我奶奶”,剪刀、窗花、盖头、肚兜都成了著名导演张艺谋表现“我奶奶”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视觉语言。

电影道具拿来展览无可厚非,不过后面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衣服旁边,一双已经破旧的球鞋也登上大雅之堂。它不是道具,而是张艺谋20年前曾经穿过。这双球鞋上面还有泥巴的颜色,鞋边已经有絮。要是不被如此收藏,恐怕早就扔垃圾箱了。

#p#副标题#e#

莫言作品二:《暖》的拍摄地——江西婺源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并荣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导演霍建起在影片中修改了结尾,使得矛盾没有发展到极致,这正是他所欣赏的隐而不发的状态,“修改后,主要讲三个人的关系,井河与暖的心理活动。原著更加惨烈些,作为小说可以,但更多观众希望生活更美好。

婺源美景

婺源古村落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水响,窗外闻鸟啼。

思溪延村:思溪延村民居以优雅的儒商村落景观为特色。

 

 

思溪延村现保留着136幢以商宅和官宅为主的古民居,一代儒商贾而好儒的风范在这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遗留的商宅大门不惜用圆雕、透雕、浮雕装饰门罩、从整体上呈现一个“商”字。而哪些古民居、古私塾无处不渗透着儒商“诚”、“信”、“义”、“仁”的文化精髓和儒商读书穷理的治学思维。思溪百寿花厅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不仅将徽派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更是儒商思想的升华与提炼。

思溪延村的古建筑有一种“集体”的美。“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唐诗人延巳的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的延绵无尽。婺源乡村的民居庭院,究竟深几许?委实使身临其境的游人颇费思量。

#p#副标题#e#

俞氏宗祠:世界建筑艺术宝库

 

俞氏宗祠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见长,凡梁枋、斗拱、脊吻、檐橡、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浅雕、深雕、圆雕、透雕形式的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榭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兰草花卉等精美图案百余组,被誉为“艺术殿堂”、“木雕宝库”。

 

理坑:历史文化名村

 

理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百柱宗祠:深藏民间的“金銮殿”

黄村宗祠又名百柱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正堂中央悬挂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经义堂”匾额,大梁上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图案,雕工十分精美。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该祠的照片曾于1982年代表中国古建在法国巴黎展出。交通方式:徒步自由行、自行车,所有的建筑艺术都需要精心、静心去观赏。

#p#副标题#e#

婺源美食

婺源自古属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其饮食文化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为鲜明特色。婺源主要名菜有:蹄包、干鱼、粉蒸肉、糊豆腐、李坑撰肉、糖醋鹅颈、荷包红鲤鱼、野蕨菜、土鸡汤等,此外还有蒸汽糕、灰汁果、木心果、野艾果等特色小吃,可以令你一饱口福。

 

野艾果:

 

将籼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浆,再放在锅内熬成干糊,然后在里边包上豆腐、萝卜、酸菜、肥肠馅等,做成各种形状,最后放在蒸笼上蒸熟,笼盖打开后,别先急着夹来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几扇,野艾果顿时油光发亮,且不易粘连。

 

粉蒸肉:

 

把闷好的大米和腌过的肉一起拌匀,腌约半小时,然后将肉皮朝下,放入大碗内(排列成鱼鳞形),把剩余的的米和汤汁浇在肉上面,上笼蒸约2小时(肉已料),取出扣入盘中即成。此菜肉烂香醇,肥而不腻。

 

糊豆腐:

 

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