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保山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四十年,保山旅游业从起步、发展,再到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一跃成为推动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大致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
1988年—1990年,是保山旅游业的起步阶段。1988年3月25日保山地区旅游局正式成立,与保山地区接待处合署办公,为保山地区行政公署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旅游接待科两个科室,归口行署办公室管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办法,下属企业有保山宾馆、保山地区旅游车队、保山地区旅游服务公司,其行政管理职能仅限于管理下属企业和完成政府接待任务。1990年9月24日,成立所属企业保山永昌旅行社,开始开展旅游接待业务。
“八五”期间(1991年—1995年)旅游产业初具雏行。1991年6月10日,旅游局、接待处分设,保山地区旅游局更名为保山地区行政公署旅游局,旅游行政管理职能调整为对全区星级饭店、旅行社、重点景区实行行业管理,并开展旅游规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教育培训等工作。1993年4月保山地区首次评定了三家星级饭店,到1995年末,全区星级饭店增至6家,旅行社增至9家,1995年保山地区各涉外宾馆、饭店营业总额达75862万元,旅行社营业额391.7万元,旅游从业人员1100多人。1995年全区共接待海外旅游者79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4.9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1.23亿元。
“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旅游业成为保山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要景区(点)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初步建成保山北庙湖、蒲缥阿里山庄、高黎贡山百花岭度假村、腾冲热海省级旅游度假区、火山公园、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陵邦腊掌度假区等景区(点),景区建设出现了内资、外资一起上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开发景区景点的可喜局面。到2000年末,全区星级宾馆增至24家,旅行社推出了保山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保山至腾冲,保山至瑞丽至南坎,保山至邦腊掌、松山,保山至海南、深圳、北京、杭州等国际国内旅游专线。旅游系统通过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员工岗位培训,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旅游产业规模和旅游档次进一步提高,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总人次从1996年的111.8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192.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996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4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49%和27%。
“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保山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建立,旅游经济快速增长。2002年5月30日保山行政公署旅游局转体为行政单位,更名为保山市旅游局。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后续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提出了打造以“亲近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关爱生命”为理念的保山健康旅游品牌,成功转让了火山热海、和顺侨乡的经营权,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国有、集体、民营和外资一起办旅游的格局,初步建立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实现了“事业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升级转变,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总人次从2001年的206.16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382.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5.56亿元增加到12.7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78%和23.02%,保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保山成为了云南旅游新的热点和亮点地区之一。
“十一五”前期(2006年—2010年)是保山旅游业提值增效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旅游活市”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立足把保山建成“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国旅游枢纽及集散地,先后引进了深圳华隆集团、香港琅瑞集团、丽江大港旺宝公司、世纪金源集团、云南红塔集团、上海申伸强、云旅集团、成都地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到保山参与旅游开发,协议投资总额100多亿元,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火山热海改造提升工程、和顺小巷建设、北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邦腊掌改造提升工程、板桥古镇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以腾冲驼峰机场、保龙高速公路、保腾高速公路、腾密路、大瑞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与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德宏等州市共同打造的“4+2”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全面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深入推进,腾冲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三个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之一。完成了五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点)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的编制,成功举办了八届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四届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和两届千年茶乡商贸文化旅游节,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导游大赛和第二届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市观光旅游稳步发展,康体休闲度假旅游渐成气候,生态、科考、探险及自驾车专项旅游逐渐兴起,保山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先后获得了“中国第一魅力名镇”、“中国翡翠第一城”、“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文化名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等荣誉。截止2007年底,全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3A景区1个,2A级景区10个;有400多家宾馆饭店,3万多个床位,其中星级宾馆41家;有1家国际旅行社和14家国内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发展到2万多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总人次从2006年的421.52万人次增加到460.7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15.05亿元增加到18.10亿元。
“十二五”期间(2011—2015)是保山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保山市围绕“文化旅游名市”战略,着力打造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三张旅游名片”,制作“温润保山·美玉神汤”旅游宣传片,设计涵盖温泉养生、文化体验、珠宝购物、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题的大众旅游线路5条、特色主题线路28条。其中“保山—龙陵—畹町—腾冲”被列为65条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滇缅公路自驾之旅、滇西边境风情之旅分别获评全国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融合式发展,“旅游+农业”、“旅游+温泉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温泉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培植温泉旅游,腾冲热海玉温泉、悦椿温泉村被评为中国首批五星级温泉;火山热海旅游区、邦腊掌旅游区分别获“中国最佳温泉旅游项目奖”、“最佳温泉综合体及最具特色露天温泉”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营业温泉30多个,在建温泉项目近10个。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温泉旅游人次近350万,占全市年旅游人次的28%左右,直接经济收入3亿元以上,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以上。进一步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签约旅游项目30多个,协议资金400余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00多亿元。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和顺古镇综合配套建设、远征军198师纪念广场、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玛御谷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恒益东山、水墨中国、邦腊掌景区改造提升工程、赧浒白龙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云峰山养生度假村、荷花温泉等一批温泉度假项目;东方金钰、杜鹃王珠宝城、龙陵珠宝城、凯龙城、隆阳鼎琛珠宝城等一批珠宝旅游购物项目;高黎贡山国际旅游城、腾冲世纪城、世纪金源旅游度假村、曲石雅居乐原乡等旅游型城市综合体。加强行业管理,制定了涵盖旅游六大要素的38个旅游行业地方规范,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2015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饭店35家、星级旅行社33家、星级旅游购物企业12家、星级旅游餐饮企业24家、星级旅游汽车223辆、星级导游661名。其中旅行社总数由2011年的43家增加到2015年的59家,增加了37%;导游总数由2011年的650名增加到2015的1468名,增加了126%;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4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0个;火山热海旅游区积极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突破区域障碍,我市与怒江、德宏签定《七彩云南·秘境滇西精品旅游线路合作协议》,与昆明、大理、德宏、怒江共推滇西火山热海精品旅游线路,与川、滇12省市建立“南方丝绸之路”联合营销机制;与缅甸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书》,建立联合协调议事机制,就组团、自驾游达成协议,共同打造腾冲—密支那旅游线路。与甘拜地口岸实现对等开放,与密支那缔结为友好城市;与台湾、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旅游宣传、客源互送等政府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发展。加强滇西两方三地航空旅游合作,开通空巴通专项产品,推进滇西航空旅游的快速发展。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举办了“中国·保山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暨史迪威公路汽车越野挑战赛”、千人广场瑜伽等一系列旅游活动品牌,开创智慧旅游网站集群,设置保山机场到达厅智慧旅游服务屏,加强与携程、艺龙网、驴妈妈等知名电商合作,推进新媒体营销,加快保山旅游信息化建设。截至2015年,全市宾馆酒店在去哪儿网交易的有825家、携程网的有756家、艺龙网的有422家,有400多家是三大旅游商务网在线交易。保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快速提升,保山、腾冲相继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乡村旅游特色示范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最具魅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从2011年的700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279.38万人次,年均增长16.31%,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37.6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40亿元增长到112.79亿元,年均增长29.59%,旅游业总收入达357.33亿元。
十三五期间(2016—2018年),是打造全域旅游、旅游品牌化的关键期,以打造“东方黄石公园”为全市旅游发展的总蓝图和核心目标,成功引入北京东方园林、深圳华侨城、省城投、省建投等知名企业集团,2016年—2018年5月底,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91.39亿元,高标准创建了腾冲全域旅游全国示范区,谋划了全域旅游“千亿元”项目包,规划项目141项,总投资1031.7亿元,重点推进城市四项工程、安缦酒店等一批项目;隆阳中心城区“三个万亩”工程仅政府公益投资就达100亿元,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打造最美滇西生态城市。其中,青华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审并推荐上报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隆阳凤溪茶业、施甸万家欢观光庄园、昌宁红雨林茶园、高黎贡茶博园、龙陵褚橙庄园等12个1万亩以上的规模农业观光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序推进;规划建设保山永子围棋小镇、腾冲和顺古镇、施甸善洲小镇、龙陵松山小镇、昌宁红茶小镇等16个特色小镇;投资3200余万元建设160座旅游厕所,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保山市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建设先进市,腾冲火山热海被评为厕所革命“标准化引领”先进单位;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成为滇西首家5A级景区,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1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9个。其中,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松山战役遗址、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施甸抗战江防遗址、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高黎贡——原始森林中感受多样生命”、“史迪威公路——中国远征军荣耀之途”两条路线、“高黎贡穿越最美山脊线”入围“2017年度中国自驾游路线评选”榜单。施甸善洲干部教育学院、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基地、腾冲干部教育学院三点一线的干部教育环线成为云南最热门的红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49个市级旅游特色村、50个美丽宜居乡村,推出腾冲银杏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赧浒傣族风情村、中寨佤族文化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扶贫村,乡村旅游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13个、市级旅游特色村37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4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1人;有农家乐2000多家、民居客栈8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2017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者75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2亿元,分别占全市接待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的30%、20%。航空旅游进一步发展。保山机场引入昆明航空、祥鹏航空,新开通保山直飞西安、南京、长沙、重庆、郑州5条航线,开通以“高黎贡山号”命名的飞机;腾冲机场启动航空口岸建设,新增腾冲直飞南京、郑州、广州、珠海4条航线和腾冲-重庆-郑州、腾冲—昆明—广州2条航线,开通云南省首架以城市冠名的“腾冲号”航班;隆阳、施甸、昌宁、腾冲、龙陵五个通用机场立项,将大力发展低空观光旅游。保山旅游品牌初见成效,重点打造了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东方黄石公园”知名品牌,改造提升热海温泉、玛御谷温泉、和顺柏联SPA、荷花温泉、蒲缥温泉、邦腊掌温泉等一批高端温泉产品,推出“滇西最美自驾线路”“滇西红色旅游环线”两个全国经典线路品牌,引入世界顶级连锁品牌“安缦酒店”落户腾冲,叫响“中国最美乡村民宿—和顺民宿”“中国最美乡村—银杏村”“国际观鸟胜地—百花岭”等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创建世界围棋名人争霸大赛、永子国际围棋大赛、腾冲马拉松、高黎贡山超级越野赛为国际赛事品牌。目前,高黎贡超级越野国际赛(UTMG)已入选UTMB全球首个授权顶级越野赛事;腾冲成功申报为“中国琥珀之城”,黄龙玉被第23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五人制足球世界杯指定为专用奖牌。依托云南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全力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在保山高效落实,实现“游客旅游体验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的目标,不断提升保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从2016年1833.77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2511.36万人次,同比增长36.95%,旅游业总收入从2016年的17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63.50亿元,同比增长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