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县黄河大唢呐台湾向同胞献艺(图)
国家旅游地理 山西吕梁7月17日讯 (刘生锋) “精彩”、“真好看”……观众赞不绝口。7月6日下午2点30分,在台湾新竹市的世博台湾馆隆重举行“2013竹堑国乐节”,由来自山西临县的“黄河大唢呐”艺术团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节目演出格调昂扬,提神鼓劲,一炮打红,声震新竹,让台湾同胞震撼惊奇。台上演员精彩表演,台下观众专注投入,台湾同胞火一样的热情激荡在每一个角落。艺术团仿佛是一座“连心桥”,将两岸人民紧紧连在一起。笑声、掌声、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欢声笑语响彻会堂的每一个角落。台湾《联合报》报道称:2013竹堑国乐节,来自大陆山西临县的黄河大唢呐艺术团在世博台湾馆进行了“狂吹猛打”专场演出,与新竹红如乐团同台演出“竹风晋韵”专场活动。先后演出《迎春》、《闹春歌》《黄河源头》、《金蛇狂舞》等22个节目,均给当地观众耳目一新之感,现场气氛热烈火爆,多次追加表演节目才得以谢幕。7月4日至9日,台湾新竹市隆重举行“2013竹堑国乐节”。节日以《金蛇狂舞、风城乐扬》为主题,计有海内外37个团队参演,有九歌民族管弦乐团、丝竹空爵士乐团、山西临县黄河大唢呐艺术团、北京天禾乐团、美国火凤青年国乐团、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等。同时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前台北市立国乐团指挥陈澄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张列、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阎惠昌等名家登台献艺。临县黄河大唢呐艺术团代表吕梁市民间演奏艺术首次受台湾新竹市“2013竹堑国乐节”组委会邀请,赴台湾新竹市进行专场交流演出,先后在音乐厅、世博台湾馆举行了18场演出,表演的《五连套》、《两岸盛开友谊花》、《春耕忙》、《农家乐》、《四海泉》、《兰花花》、《迎春》、《闹春歌》《喜酒歌》、《金蛇狂舞》、《黄河源头》、《龙腾虎跃》等10多个传统曲目,以其晋西北民间音乐之粗犷、豪放、浑厚、悦耳的原生态艺术特点,让台湾同胞震撼惊奇,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新竹市市长许明财观看后上台握着临县黄河大唢呐传承人刘晓弘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辛苦啦,感谢你们为新竹人民送上了一份精彩纷呈、丰富高档的文化视听‘盛宴’,新竹人民欢迎你们常来表演。”
据悉,演出之余,临县黄河大唢呐艺术团与台湾新竹青年国乐团、新竹红如乐团、竹堑北管艺术团、北门国小十鼓击乐团、竹光国中十鼓击乐团等艺术团体进行了艺术互动交流,与同台受邀演出的中华国乐团、新加坡青年华乐团、美国火凤青年国乐团、九歌民族管弦乐团等艺术团体进行了交流学习,并与台湾著名作曲家卢亮辉、台湾著名唢呐演奏家、指挥刘江滨、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等进行了广泛艺术交流。
增进两岸友谊。临县黄河大唢呐艺术团这次赴台演出,在为期六天的活动中,以艺术交流为纽带的两岸友谊特别和谐融洽。新竹市市长许明财向临县黄河艺术团亲赠签名“感谢匾”,新竹市文化局局长林荣洲赠送世博台湾馆工艺品表达谢忱。同时,临县黄河艺术团向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新竹青年国乐团回赠了特制的国粹剪纸作品,受到对方的高度嘉许。
“我团将以此次赴台演出为发展推动力,要在提升艺术品位上下功夫,在发掘艺术精品上下功夫,在培养艺术新秀上下功夫,力争传承好、弘扬好临县黄河大唢呐艺术,为推进吕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临县黄河大唢呐传承人刘晓弘信心十足地说。
“临县黄河大唢呐”是临县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近年来,临县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文化内涵,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取得丰硕成果。“临县黄河大唢呐”于2006年被山西省政府正式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艺人刘晓弘被确定为传承人。2010年12月,刘晓弘在临县三交镇下川坪组织成立了“临县黄河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成为保护、传承、传播及培训开发“临县大唢呐”的社会文化团体。近几年来,该中心本着以晋西北黄土高原独有的传统大唢呐为主,创作排练出《五连套》、《娶亲》、《搬船汉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迎春》、《喜酒歌》、《红歌联奏》等20余个传统曲目,深受省内外观众欢迎,多次荣获大奖。今年5月,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荣获非专业组演奏奖,为吕梁乃至山西夺得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比赛的第一个奖项。现在,刘晓弘和他的黄河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已造就一支50人的黄河大唢呐演艺队伍,刘晓弘也由此成为全县新一代黄河大唢呐吹奏艺人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中国民族器乐曲集·山西卷》中,还收录了刘晓弘整理的9首黄河大唢呐曲谱。 /吕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