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千年崖州孔庙古韵流芳(图)

  雄伟的极星门

  孔像宫

  崖州学宫

  孔像

  古色古香的石台阶

  国家旅游地理 海南三亚7月7日讯(文/记者 黄世锋 实习生 张潇烜 图/本记者 陈文) 崖城孔庙也称“学宫”、“文庙”,位于崖城镇。为古崖州最高学府,是我国最南端祭祀孔子最著名的纪念性建筑,它是崖州古城渊源文化的象征,其在崖州文化教育史上曾留下重重的一笔。史书记载,崖城学宫1044年创建于北宋庆历年间,经10余次迁移、重修,清道光3年迁建今址,迄今已有969年的历史。
 

  从三亚汽车总站乘汽车走西线高速公路约40公里就可以到达崖城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过充满历史厚重与沧桑的崖城街巷,记者在崖城镇中心学校西侧看到了远近闻名的崖城千年孔庙。
 

  历数百年几度迁建
 

  “崖城孔庙历数百年频频迁徙,忽东忽西;自公元1823年(清道光三年)迁到今址,从此安定不移。”崖城本地人、现三亚市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黄家华告诉记者,孔庙乃为祭祀孔子而立,春秋鲁哀公十七年始建于孔子故里曲阜。公元619年,唐朝开国伊始,高祖李渊便开始在京师国子监立孔庙,以此昭显儒学在王朝教化中的独尊地位。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诏令天下儒学都要祭祀孔子,于是从京师太学到各府、州县之学,皆一律建起文庙,即使僻处南服尽境的崖州,也概莫能外。崖城孔庙便始建于其时,自此,肇兴于南宋的崖州儒学与新立的孔庙合二为一。庙学合一,便称学宫。
 

  现存的崖城孔庙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崖城孔庙几度迁建,其“盛况”时人皆有所记。据记载,其时进庙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贤流接踵,善俗日兴。如明成化年间丘浚记:“今而释奠之宫,弦诵之所,与中州等。”“凡学宫规制所当有者,咸一新之。”“规模宏敞,藻绘绚耀”。清乾隆年间陈腾泗记:“重屋飞檐,轩庑列戟。泮池星门,一准中州之制。”清道光年间张岳崧记:“华而不侈,质而有文,高敞深邃,咸式于制。”凡此诸记均表明:尽管世易时移,而孔庙之修则无不遵规守制。
 

  崖城一位8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庙内至今保存着不少珍贵文物,尤其是著名的唐高僧鉴真和尚留下的一批准备带去日本的佛教经典,这是崖州文化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宝物。
 

  建筑彰显儒家风范
 

  记者了解到,学宫之制有“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的说法。崖城学宫明伦堂伴居庙右,是为“左庙右学”。庙主学从的格局,体现礼制的等级秩序。
 

  作为一种典型的礼制建筑,孔庙规制严明。其基本格局是以大成殿和大成门为主体建筑,东西两侧辅以庑廊,与门殿共成一封闭大院。如曲阜孔庙,占地三百余亩,院落就九进,纵深千余米,其规模之宏大壮观,各州孔庙当然不可匹比,而基本格局则是大致相同的。崖州孔庙现存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廊等,已是浩劫之后的残骸,但昔日风貌仍可略见一斑。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殿内正中南向奉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东西配位分别从祀颜回、子思和曾子、孟子。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意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而祭祀孔子的殿堂则名之“大成殿”。大成殿里,曾悬挂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先后为孔子庙御题的匾额。康熙所题曰:“万世师表”。语出旧题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事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徙,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康熙借以尊崇孔子为在道德学问上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雍正所题曰“生民未有”。语出《孟子》:“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雍正以此歌颂孔子仁者无敌。乾隆所题曰“与天地参”。语出《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也。”乾隆此即赞美孔子是可以与天地鼎力为三的圣人。
 

  “大成殿在孔庙建筑中等级最高,屋顶为重檐歇山式。”黄家华称,歇山式建筑的山墙先垂直向下,然后向外倾斜,中间有所停歇,故名。其主要特点是除正脊和垂脊外,另有四条戗脊,俗称九脊殿。正脊前后坡是整坡,左右两坡为半坡,腰檐与庑殿顶相同。按清朝公布《工程做法则例》列举,重檐歇山式等级位居第二,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再看大成门,其两扇大门上的门钉数目纵横都是九。据《周易》术数之则,九为阳极之术,居于最高位,为人君所具有。“乾卦”所谓“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即谕指“九五”为人君象征。孔庙大成门之上“九”数,孔子几乎与帝王同享有“九五之尊”。而两侧从祀其余“先贤先儒”的东庑西庑,可就相形见陋了。于此可知孔子在那个时代的尊荣显贵和封建道统的等级森严。
 

  备受尊崇的祭孔仪式
 

  大成殿前是佾台,青砖铺就,百多平方。祭祀孔子时须载歌载舞,这便是佾舞之台。佾为乐舞的行列。原先文祭祀孔子为中祀,按王侯待遇规格用六佾。六佾是六行,六人为一行,六六三十六人。光绪三十三年,祭祀孔子升格为大祀,改用八佾,八八六十四人。这种规格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待遇。
 

  佾舞所用乐器,有楹鼓、应鼓、编钟、编磬、琴、瑟、萧、笛、笙、埙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奏演乐舞的人员叫佾舞生,由童生担任。文舞生执羽旌,武舞生执干戚舞蹈。“随歌声逐字而舞。其行立拜鬼,辞受取与,左萦右拂,进退朝揖,俱欲肃雍俨格,动容周旋,无不中礼焉。”据《大清会典》,文庙每年分别在仲春二月河中秋初四日举行祭祀,是为“春秋丁祭”。主祭官由知州担任。
 

  开祭前一天,主祭祀官率领各位陪祭官员,一齐来到庙前阶下,行一跪三叩首礼。然后教官负责检查祭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是“省牲”,即察看将用做祭品的牛、羊、猪。再是“涤器”,即监督祭品的洗涤。祭器皆遵依古制。酒器有青铜爵、青铜云雷尊、青铜象尊、青铜栖尊。还有盛荐各种祭品的笾、豆、俎等。
 

  开祭之日,凡参加祭祀的各位官员,身着朝服,于黎明时分集中,一起进入两旁庙门,依序列肃立。辅助施行礼仪的赞引官领主祭官去盥洗,再领他到大成殿前台阶下肃立。店里司仪唱诵:“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祭官,分献官各就位。”赞引官一道各色人等各就其位。主祭官就祭拜位,肃立。分献各官跟随其后肃立。
 

  祭祀开始,司仪唱诵:“迎神,奏迎神乐。”乐队奏乐。乐曲为《咸平之章》,乐生和曲而歌:“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事之师。”赞引官引导主祭官以及陪祭官、分献官循序行三跪九叩首礼。礼毕起立。奏乐休止。司仪唱诵:“奠帛,行初献礼,举出献乐。”乐队奏乐。乐曲为《宁平之章》,乐生和曲而歌:“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舞生演羽龠之舞。接下“亚献”、“终献”,仪式如前。
 

  政府多次进行修缮
 

  崖州学宫,现存者多为“庙”之所属,而“学”的设施已毁灭殆尽。仅存的有个泮池,过大成门即是。泮池只是古代学校一种象征性的装饰小品,无所实用。据《诗经*鲁颂》“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说是周朝诸侯学校前有半圆形池,名曰泮水,学校因此称泮宫。后代各地学校为示崇古尚贤,便沿用其制,于是也多称泮宫。明清科举制度,凡童生经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就读为生员,须入学宫礼拜孔子,拜见教官,入学也称为人泮、游泮、采芹。以“遨游于泮水之上,采摘那些水芹”之诗意,来形容读书人跨进了学术的殿堂。
 

  自明末以来,崖城孔庙多年失修、损毁较严重,当地政府先后数次对之进行了修缮,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邀请了具备国家甲级资质证书资格的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进行设计、编制《崖城学宫维修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1988年5月,三亚市争取国家文化部拨款48万元,对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门和东西庑进行维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维修。2003年10月,三亚市政府拨款100万元,对孔庙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又进行整体落架维修;2006年3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划拨300万元专款,三亚市政府拨款252万元,对孔庙大成门前的原有已毁建筑进行复原维修,包括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礼门、义路、棂星门、泮池、泮桥、前东西庑廊、忠孝祠、节义祠等项目。2011年孔庙后面的崇圣祠(后殿)和东面的明伦堂也进行了复原施工。
 

  在孔庙的修复过程中,三亚市邀请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北京孔庙专家给予指导、帮助设计,复制孔庙器物,恢复大成殿、大成门主要器物的陈设,展示孔庙原有的历史风貌。大成殿恢复陈设有:孔子和“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塑像5尊及木雕神龛;十二哲人牌位;大小供桌、香炉烛台和各种祭器;主要乐器有一架16口编钟、一架24块纺馨、古琴、笛、箫、牌、大吊钟、楹鼓、十六戟架等。
 

  崖城孔庙逐步修复后,三亚市政府利用学宫其他庑廊祠内的空间,举办崖州历史文化展览,展览内容包含崖州地理概貌、历史沿革、民风民俗和碑刻文物,历史名人洗夫人、黄道婆、鉴真和尚和钟芳史迹以及崖州名宦名贤介绍等,具体安排为:在忠孝祠、节义祠、东庑、西庑分别开设“崖州郡主--冼夫人”、“传灯法师--鉴真和尚”、“崖州织女--黄道婆”、“岭南臣儒--钟芳”4个专题展馆;东西庑北段开设40名“历代贬官、历史名宦”和“历代名贤”历史人物展馆;前东西庑廊宫墙制作两幅青石板雕图卷,其中前东庑廊雕刻崖州古地域图、崖州古城池图、崖州历代沿革表、珠崖风景水南村石版画;前西庑廊雕刻“崖州古城”景观图。
 

  黄家华向记者回忆,儒学的主要设施是明伦堂,位于孔庙右侧,20世纪60--70年代曾作为崖城大队队部,今已无存。明伦堂犹如今之教室、讲堂。明伦堂左侧原置有一卧碑,上刊朝廷颁布的在学生员必须遵守的训令条文,俗称“学规”。卧碑今已无存,碑文则见于《崖州志》,为“顺治九年钦定”。条文内容大致有两方面:一是钳制思想自由的告诫,如“不许生员上书陈言”,“不许纠党多人,立萌结社”,“不许枉行刊刻所做文字”等。一是修身进取的劝勉,如“当学为忠臣清官”,“凡立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为学当尊敬先生”等。还有条文训导:“生员不可干求官长,结交势要,希图进身”。“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可有实用,出仕必做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显而易见,儒学也讲“德育”,也注重“素质教育”,不尽是科举的应试教育。孔子并非只是鼓励人去追求功名利禄。
 

  崖城学宫还值得一说且有遗址可考的是尊经阁。据《崖州志》,此阁道光三年始建于大成殿背后,同治十一年移到文明门上,后又因其“高耸”“不宜”而“拆卸”。大殿后面的阁址,改建崇圣祠。高高的台基,约有三尺。20世纪60年代末,崖城小学用作教师宿舍,记得一位姓郑的老师曾在那祠里住过。
 

  引导后人教育方向
 

  据《崖州志》记载,关于学宫的记载还提及棂星门、魁星楼等,但语焉不详,其故址有待查考。棂星门本多筑于祭天的坛庙等地方,象征上天的入口处,移用于孔庙,即以示尊天者尊孔。魁星楼则为奉祀主持文运科名的魁星而设,内供魁星牌位。魁星即奎星的俗称,乃文学上二十八宿之一。其排列屈曲相钩,似文字的笔画,故有“奎主文章”的说法。魁星被奉为文章之府,其神像为一鬼立于鳌头之上,向后举一足,一手捧斗,一手执笔,象征着圆点金榜题名的士子的姓名。民间以“奎星点斗,独占鳌头”来比喻科场顺利,榜上有名。筑楼奉祀只为祈求魁星保佑赶考学子获得科举功名。
 

  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廷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遂废。而祭孔依然,且升格大祀,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砸烂孔家店”,方才休止。据崖城人、本市退休干部何擎国调查报告,民国初年,崖城学宫曾改设“民众教育馆”,孔庙的祭祀乐器等文物保存馆内。日寇侵崖时,为避免敌机轰炸,孔庙文物又转运到乐东抱温村,所有铁器铜器全被熔化,用于制造子弹炸弹,其他文物后来下落不明。20世纪60年代中,“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崖城也未能幸免,于是孔庙首当其冲,又遭一劫。
 

  千百年来,崖州孔庙对当地人文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崖州人喜文习字、擅长琴棋书画之风气世代传承。当地成立了诗联社、书画社和诗词楹联协会,在诗文书画创作极为活跃。修葺一新的学宫孔庙,也是崖城老街上的一大亮点。它激励着崖城乃至三亚的教育方向,以此为基础,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三亚晨报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