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老街十大文化 | 从东到西,诉不尽道不完!

  鄱阳老街的故事,要从很遥远很遥远的时候讲起。

 


  这条经历了千年岁月涤荡的鄱阳老街,许多人和事,连同载着他们的老建筑老遗迹,早已在时光的纵逝中沉寂,残破不堪,消逝不见。但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尤为珍贵,它是鄱阳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贯穿整个鄱阳城,从东到西,承载了古饶州繁华的城市记忆。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古饶州的踪迹,了解昔日鄱阳老街的历史人文,看一看鄱阳老街的十大文化。


  一、商贾文化

 


  鄱阳,商通天下。曾是“帆樯四达,商贾辐辏”的吴楚间一大都会。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中国的水上丝绸之路从这里延伸到世界。饶州景德镇的瓷器与饶州浮梁的茶叶在饶河沿岸各大码头转运输往世界各地。一条路走饶河、过鄱阳湖、再到吴淞口出海。另一条路经饶河、到鄱阳湖往赣江,翻梅岭再从广州口岸出海。饶河,是中国的瓷器(茶杯)和茶叶初次相遇的地方。

 


  饶河的繁忙,带动了沿岸的老街发展,当时州府一级在鄱阳老街附近设立的办事处有72家,全国有130余个会馆云集于此,老字号名店鳞次栉比。


  二、古桥文化

 


  1、激扬桥:史建于明朝,位于鄱阳城东端,鄱阳老街上首,前通饶河,后临球场湖。激扬桥,古桥尚存,架于老街上,旧址今张王庙。古桥,为石拱砌筑,桥洞弯曲迂回,桥底水由球场湖入金波池,最后注入饶河。历史上,激扬桥一带,这里是鄱阳饶河古道的起点,靠近架木棚,乐安河、昌江水在这附近交汇,远方的商客从湖夹埂、筷子巷上正街都必经此地。明清以来,鄱阳街市不断东扩,商帮的推动,鄱阳上节街就逐渐形成了以激扬桥、张王庙庙市为中心的传统商业街区。


  2、德新桥:今名,新桥。位于鄱阳老街中段,古城永平门外。石拱10.4m,宽1.65m,高44m。建于宋嘉佑三年(1058),桥上有亭,亭右有观音堂。明永乐元年(1403)重建,万历年间(1573-1620)毁。清康熙三年(1664)重建,咸丰三年(1853)毁。1953年2月重建,并改名新桥。该桥,历史上有东湖十景之一的“新桥酒帘”。沿德新桥经磨子桥到荐福山(今鄱阳一中),这里有一条很长的堤岸,为东湖另一景,“两堤柳色”之一。长堤两侧皆植满了垂柳,路道的两边鲜花艳人,置身堤上,鸥影翩跹,柳围青眼,令人心旷神怡。在长堤的不远处,就是鄱阳古刹荐福寺,这里住过许多香客与名仕,茶烟环绕,香火旺盛。

 


  3、德化桥:又名朝宗桥。位于鄱阳老街沿河路西段,饶州古城内。宋宣和六年(1124)郡人周士全创建,引士湖(古称澹津湖)水穿城出闸,流入饶河。此桥以晋代大将军陶侃母湛氏道德高尚,感化于民取名。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她就居住在今鄱阳解放街德化桥附近。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宋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4、大龙桥、小龙桥: 大龙桥位于上士湖与中士湖之间,小龙桥位于下士湖与中士湖之间,大、小龙桥并列,饶州古城内,石拱单孔。引士湖水穿德化桥过,出闸流入饶河。清代蒋士铨在《鄱阳竹枝词》写到:“大龙桥下水迢迢,小龙桥畔柳潇潇。不及门前月波好,几家移住会龙桥。”


  三、巷弄文化

 


  1、上节街(激扬桥张王庙一带):筷子巷、高家巷、晒谷弄、鲜鱼巷、龙船巷、钟家巷、谭家弄、金波池、张王庙巷


  2、张王庙至半边街:谢家巷、左家巷、仁义巷、右家巷、王家弄、夹积巷、合子巷、马家巷、袁家巷、大巷口、景德寺巷、郭西庙巷、水巷口


  3、半边街至新桥:土地弄、宋家弄、张家弄、彭家弄、陈家弄、江家弄、柳树巷

 


  4、新桥至五一路:华光巷、环卫巷、光明巷、李家巷、文明弄、桑家巷、拱晨巷、中和巷、巡官巷、明辉巷、闵家巷、税务巷、瓷器巷、柴家巷、太平弄


  5、五一路至管驿前:上棚巷、下棚巷、万家院、德化桥、大龙桥、小龙桥、流水沟


  四、寺庙文化

 


  《饶州府志》载,鄱阳城内素有“三观九寺十八庙”之说。清光绪年间,鄱阳城内有庙、寺、祠等30多处。县境内有名的就多达130余处。鄱阳老街附近就最集中,有张王庙、景德寺、荐福寺、浮洲寺、总管庙、巡官庙、年王庙、华光庙、郭西庙、水府庙、东王庙、黄龙庙、光帝庙。

 


  当然在鄱阳老街这些寺庙中,有很多早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名字还在每一个鄱阳人的记忆里,这些寺庙,在鄱阳老街里存在,无不体现鄱阳老街人,信仰的多样性,无不体现鄱阳文化的包容性。老街的庙宇文化源远流长,有儒家的和谐哲学及包容精神,也有特殊的地域文化信息,也反映了当地民众的一种道德观念、精神追求和生存常态。


  五、茶饮文化

 


  唐代章孝标在《送张使君赴饶州》诗中记载了饶州产茶的盛况:“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建于唐初的饶州荐福寺茶园所产的“白眉”佛茶为上贡之品,在鄱阳老街附近有“荐福茶烟”美景。


  唐代以来,江西地区形成了茶贩集团,饶州鄱阳吕璜“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吕璜是当时专门将淮南地区(包括江西)的茶叶长途贩运至荆南(当时的南北货物中转站)进行贸易的富商大贾。

 


  清代中后期,英国、爱尔兰等西欧国家来饶州竞相购买茶业,由鄱阳港转运。近代,鄱阳老街的茶馆有“涌金泉、一品香、和春园、长三园、玉峰园、聚仙楼”等20家,茶行店铺有协和昌、杨济春、舒记茶号等家。其中,协和昌茶与美商签约定售,饮誉海内外,令饶州茶业以“江南一绝”之名远扬。


  六、铸铜文化

 


  《唐书·地理志》载:“豫章鄱阳有铜坑,故有永平监钱官”之设。“铸钱监唯饶州之永平监最古,自唐乾元初(758)已创”。唐元和年间(806~820),才移到饶州治所鄱阳县城东门(永平关)外(今解放街郭西庙后)。


  饶州永平监是唐宋两代官营的造币中心,也是唐宋时期最著名、最权威的铸钱监。到宋时天下铸铜钱共有四监:饶州永平监、江州永宁监、江东池州永丰监、福建建州丰国监,矿冶、铸钱生产很为旺盛。其中,饶州永平监为全国四大钱监之首。全国在此设铸钱中心,有280多艘大小船只专门供饶州府永平监铸钱用。饶州永平监铸钱中心地位的维持,有赖于附近的产铜矿场。永平监的重要矿山有两个,即饶州兴利场(包括饶州德兴县铜矿场)和信州铅山场,这些地方的资源全部运往鄱阳用于铸钱。

 


  由于饶州鄱阳永平监在全国铸钱技术的领先优势,还带动了饶州城街市的金银器作坊及铁、铜、锡器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冶铸运输行业的繁荣。其中,饶州鄱阳城镜匠有叶、许、周三姓。


  七、民俗文化

 


  鄱阳文化繁荣,老街民俗文化有特色,更有讲究。大年三十要打爆竹,贴春联,祭灶神。正月初一要出门拜年,早起早发。元宵节要迎龙灯,十三的头灯,十五结束。鄱阳老街灯彩丰富,名目繁多,有叫花子灯,蚌壳灯,飞机灯、船灯、草龙灯、板凳龙灯等。


  在鄱阳老街还流行元宵节晚上吃甘蔗,传说这一天吃甘蔗一年肚子都不会疼。二月里,鄱阳老街人,祭社公。清明节,包水菊子粑、饺子。端午节,裹粽子,赛龙舟。七月半,烧包祭祖。中秋节,拜月,烧宝塔,吃月饼。

 


  鄱阳老街张王庙每年庙会均设长街宴。鄱阳老街人邀请宾朋,喜欢在自家门口,摆酒席,很有地方特色。小孩满了一百天,要做百天粑,给亲朋邻里吃。小孩周岁要抓周,每逢过生日或做寿,都要寿桃寿面。在鄱阳老街过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鄱阳老街人,从不做八十岁生日。老街人,讲着一口最标准最正宗的鄱阳话。鄱阳城乡方言差距很大,有八种小片方言,老街人鄱阳话最为正宗。


  八、外来文化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教士利(徐)圣学偕德玛诺乘帆船来到江西饶州府,在鄱阳码头靠岸,购得民房一栋,开始传教,由法籍教士殷宏绪主持,此为鄱阳天主教堂奠基布道之始。


  直至雍正三年(1725)后,因朝廷禁止在内地传教,所有外籍教士一律逃奔澳门。鸦片战争后,清末的中国承受着西方列强的战争洗礼,帝国主义通过外来传教士侵袭中国文化,鄱阳也不例外。清咸丰年间,外来教士在鄱阳旧城三条巷,购置民房,建造天主教堂,光绪十三年,华籍司铎游道宣又在解放街华光巷开办女堂。


  直到1888年,法籍司铎陶文膳到达鄱阳,在德胜街又建新教堂,这时,整个天主堂包括主教堂、姑姑住宅、孤儿院、男女养老院、男女义学、麻风隔离病院、仁慈堂、圣心大堂等,此为鄱阳城内规模最为完备的天主教堂。清光绪二十五年,义和团运动爆发,鄱阳人群起赶走了洋教士,德胜街教堂被焚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法籍教士陶文膳,又重建天主堂于鄱阳解放街大巷口,分男堂(原县委老党校)、女堂(现鄱阳血防站、防疫站、民生养老院),其规模相当大。此后在此分别有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神父、修女相继到此传教,与此周边的邻里都建立了深厚友谊。


  这些神父、修女、传教士们也都非常有爱心,在战乱饥荒年代,他们经常在此收留一些流离失所的鄱阳孤儿孩童,从小就教育他们读书练字。一旦有小孩受伤,修女们也会用先进的西方医术,为这些孩童医疗看病。在今天鄱阳,也仍有一些曾被天主堂收养的小孩,可如今基本也都已老去。


  九、名人文化

 


  鄱阳老街也来过重要历史人物,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饶州知州范仲淹、饶州刺史颜真卿、大词人姜夔、中华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东晋大将军陶侃、鄱阳四洪、唐代爱国名臣张巡、昭明太子萧统以及诗人白居易、饶州知州王十朋、戴叔伦等,他们在此都留下了历史古迹或美好传说。


  十、美食文化

 


  老街内有:水饺、烧麦、锅贴、春卷、柳叶糕、白糖糕、灯芯糕、油条、麻花、油条包麻子、米粑、炒粉、清汤、切面、小笼包子、花卷、水菊子饺子、煎饼、鲶鱼糊、年糕、发糕、藕圆子、珍珠圆子、糯米圆子、酒糟、米粑、五香蚕豆、“鸡蛋散子”、葱酥饼等鄱阳风味小吃。

 


  还有当地著名的美食,鄱阳三鲜、鄱阳四大菜系、鄱阳全鱼宴,在老街的大街小巷都能吃到。还有很多有名的老字号酒楼,如新桥酒帘、文明楼、迎宾楼等。


  鄱阳,古称番邑、饶州,距今约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就有“富饶之州、鱼米之乡”之称,是江右古饶州府治所在地,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源远流长,值得我们每个鄱阳人骄傲自豪。

 


中国湖城鄱阳


  “楼殿冠崔巍,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得食鸦朝集,闻径虎夜回。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宋 范仲淹 《芝山》

 


湖城夜景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