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旅游呈现六大亮点
盈江旅游资源丰富,边疆民族风情浓郁,县内景区景点80多处,民族节庆活动丰富。近年来,盈江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大盈江打造成为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点”的要求,发挥好大盈江独特区位优势和风景秀美的沿江风光,全力推进大盈江综合旅游开发和乡村旅游建设,以苏典下勐劈、勐弄龙门古寨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以太平石梯观鸟游为代表的高端旅游,以“滇西塔象城花飘大盈江”为代表的田园生态旅游;以旧城围鱼节为代表的体验旅游风生水起,“中国犀鸟谷”声名鹊起。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庆黄金周首次开放成为引爆全州旅游的新热点,全县旅游工作取得可喜局面,旅游产业异军突起,2017年接待游客468.2万人次,增长44.57%,实现旅游总收入69.1亿元、增长30.97%。同时,呈现出六大亮点。
亮点一: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凸显。盈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6℃,降雨量1552.5毫米,森林覆盖率75.59 %,有保存完好的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娘山原始生态群落。境内最高海拔大娘山3404.6米,为德宏最高点;最低海拔那邦210米,为德宏最低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盈江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地貌组合,也造就了盈江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珍贵动、植物遍布,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特别是丰富的鸟类资源为盈江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条件、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纯朴的民风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旅游资源在全省全国得到了高度关注,也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既有自然景观资源又有人文历史遗迹。其中,自然旅游资源有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凯邦亚湖、香额湖、诗蜜娃底、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华夏榕树王、橡胶母树等。并于2011年获得“中华翡翠毛料城”、“中国坚果之乡”两项殊荣,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评选2016年云南省十大特色旅游地标。为此,盈江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例如,我们依托大盈江湿地、铜壁关、洪崩河、石梯等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以高端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将生态建设与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金和资源,打造“中国犀鸟谷”“中国盈江观鸟第一县”品牌,努力把“中国犀鸟谷”建成生态保护、旅游服务、观鸟探险、对缅交流的综合性平台,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辐射整个区域。截止目前,盈江犀鸟已经3次入选国家地理杂志,鸟类多达56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数的53%,占中国鸟类总数的34.8%。
亮点二:乡村旅游势头喜人。利用好盈江独特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宝库、边境民族风情等优势,围绕养生、度假、商贸、探险、体验等来作文章,突出打造精品景点、景区,通过中高端旅游带动大众旅游。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内涵日趋丰富,成功举办太平石梯“观鸟节”、苏典诗密瓦底乡村旅游音乐节、旧城香额湖乡村旅游围鱼节、弄璋允冒贺哈新村乡村旅游美食节等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同时,电影《刀安仁》成功公映,傣剧《刀安仁》惊艳首都,香额湖围鱼大赛荣获“云南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傣族嘎伴光舞蹈,傣族“光邦鼓舞”发扬广大,进一步提升了盈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亮点三:旅游村寨独具特色。盈江县围绕“生态、绿色、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结合边境地区村民居住环境、生产生活实际,在全国、全省、全州大格局中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化,找到比较优势,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民族文化、田园风光、异国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了勐劈、石梯、松克、龙门寨、芦山等边境特色村寨。例如,勐弄乡龙门古寨建成了一幢幢具有浓郁的边境民族风情的特色民居,房顶“犀鸟”“芦笙”迎风而立,尤其美观。苏典乡下勐劈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部门帮扶优势,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升人居生活环境,打造了具有傈僳族特色的村寨;旧城镇依托香额湖湿地、榕树长廊景观,创新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特色小镇,成为中缅边境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组织村民开展动植物资源保护公众教育,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培育,积极开展环保、种植、养殖等科技培训、基础施设建设、产业发展、民居改造提升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观光基础设施,挖掘生态文化资源,举办犀鸟论坛、观鸟节、摄影大赛、环境保护公众教育、自然导赏员培训等活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性发展的环境,积极引导群众建客栈,为各地旅客、生态观光爱好者提供吃、住、行等服务,努力让旅客体验大盈江生态景观、历史人文、边境风情。
亮点四: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盈江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大盈江打造成为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点”的要求,发挥好大盈江独特区位优势和风景秀美的沿江风光,全力推进大盈江基础旅游设施建设。大手笔、高起点推进大盈江综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德宏州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盈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德宏大盈江万塔小镇、旧城香额湖旅游度假区、大盈江景观大道、盈江傣文化园等旅游项目建设。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全面开启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新征程,重点推进旧城镇、傣文化园、县城与德宏大盈江万塔小镇等3个区域的游客集散中心和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环大盈江风光游、环东北观光探险和民族风情游、环西北探险观鸟游、沿边民族风情和观光探险游等4条路线改造和大盈江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确保今年年底腾陇高速公路腾冲至盈江段通车;重点做好县城至黄草坝景区的主干道改造提升和黄草坝通往苏典的改线工程,为把诗密娃底景区建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点筑巢引凤。
亮点五:主要景区景点成为带动旅游发展重要引擎。2017年国庆黄金周,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秀成功,千亩花海成为了滇西最大花海,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竞相观赏游玩,成为了德宏乃至云南旅游的新亮点和引爆点。整个黄金周,全县共接待游客 60.5万人次,大盈江景区就达21.45万次,南五山观景台2.3万人次,凯邦亚湖1.05万人次,香额湖7.05万人次,黄草坝和下勐撇2.6万人次,犀鸟谷(芒海金色沙滩)3.05万人次,龙门古寨 1.56万人次。2018年中国盈江春节花海乡村文化旅游节,大盈江景区、旧城香额湖、诗蜜娃底、龙门古寨等景区游客云集,旅游人数飚高,全县共接待游客45.6万人次。
亮点六:旅游扶贫成效明显。盈江县旅游扶贫主要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和打造铺天盖地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寨来实现。先后打造苏典下勐劈、勐弄龙门古寨、支那澡塘寨、太平石梯、铜壁关松克、平原贺拉等乡村旅游特色村寨10余处。傈僳族阔时节、景颇族目脑纵歌节、傣族德昂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庆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大盈江花海乡村旅游音乐节”、“旧城香额湖围鱼节”、“太平观鸟赏花音乐节”“弄璋镇乡村美食节”、“诗蜜娃底音乐会”等节庆品牌不断叫响,旅游品牌影响逐步提高,旅游助力脱贫日趋明显。一是观鸟助力脱贫。利用盈江无与伦比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全国罕见,鸟类资源丰富,是中国唯一记录有5种犀鸟的优势,着力打造“鸟类资源第一县”、“石梯·中国犀鸟谷”品牌,发展观鸟等高端旅游,促使群众脱贫致富,观鸟旺季,一个鸟导的月收入可达1万多元,石梯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2500元提升到2017年的5500多元。二是民宿助力脱贫。下勐劈结合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特点及浓郁傈僳族民风民俗,将猪舍牛棚改造为农家客栈,发展乡村民宿,自2015年以来,整个村农家客栈及农家餐饮收入达100余万元;勐弄通过龙门古寨打造,当地群众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600元提升到2017年的8000元,两户农家乐,年毛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农户零售副食品一天最高收入可达2000多元。三是旅游副业助力脱贫。盈江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各条乡村旅游线路深受广大游客欢迎,使得民族特色工艺品、农特产品、美食热销,酒店宾馆爆满,群众参与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热情高涨,增收致富明显。如2018年春节大盈江花海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周边群众共200多户参与旅游市场经营,每户平均收入达4000多元,仅弄恍寨子一户傣族群众在景区门口摆摊卖特色小吃毛收入就2.3万元。
撰稿:寸代旗 审稿: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