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南“胖子树”猴面包树(图)

 

  

 
  海南猴面包树(资料图片)

  
 
  非洲猴面包树(资料图片)
 

  国家旅游地理 海南5月26日讯(文/素素)猴面包树属木棉种植物,树干高不过二十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十五米以上,往往要四十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可达五十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树中之象”。
 

  法国著名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在其童话《小王子》中,描述了一种叫猴面包树的植物,这种树可以长成一座宏大的城堡,能够畜养数不尽的猿猴和大象。其实,在现实中,猴面包树是真实存在的,虽没有童话中那么神奇,但也因其全身是宝堪称植物中的“神奇树”。
 

  树中“大胖子”
 

  在非洲干旱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波巴布树。波巴布树树冠巨大,树杈千奇百怪,酷似树根,远看就像是摔了个“倒栽葱”。它属木棉种植物,树干高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往往要40个成年人拉手才能合抱,树冠直径则可达50米以上。由于它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因此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树中之象”。
 

  对此,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波巴布树在非洲“安家落户”时,它不听“上帝”的安排,却自己选择了热带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便把它连根拔了起来,从此波巴布树就倒立在地上,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倒栽树”。波巴布树果实长得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猩猩、大象等动物最喜欢的美味。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所以它又有“猴面包树”的称呼。
 

  作为这个地球上古老而独特的树种之一,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北美部分地区和马达加斯加岛,尽管猴面包树并不是马达加斯加所独有,但是全世界目前还只有马达加斯加岛还保存有成片的猴面包树林,而且全世界8种猴面包树全部都能在马达加斯加见到,这8种当中的7种还都是马达加斯加所独有的。除了种类齐全之外,马岛的猴面包树还以高大粗壮、造型奇特出名,它们构成了西部稀树草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趣的名字“溯源”
 

  猴面包树的名字较多,这些名字来历都有着有趣的故事。
 

  一种说法是,因整棵树显得像一个大肚子啤酒桶,远远望去,树似乎不是长在地上,而是插在一个大肚子的花瓶里,因此又称“瓶树”。这也是黑非洲土著人的称谓。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从一个阿拉伯语词汇演变而来。那是很早以前,此种树的荚果被贩运到埃及,当地人不知为何物。但是,他们发现,荚果多籽,就以“布希波布”这个词名之,意为“多籽的水果”。“布希波布”后来演化成“包波布”。这种多籽的水果状似大面包,猴子和狒狒最爱吃。而这种树的学名则鲜为人知,直译为“指状阿当松”。米歇尔·阿当松是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1749年,他奉派到塞内加尔工作。在逗留的四年中,他搜集到大量植物标本,尤为详尽地描述了包波布树的情状。1759年,瑞典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卡尔·林奈就以阿当松的名字将这种树命名。考虑到这种树的叶子呈伸展的手指状,故又加上一个形容词,称“指状阿当松”。由于猴子和阿拉伯狗面狒狒都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因此,这种树有一个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便是猴面包树。
 

  除了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外,大象也喜欢吃,并且不但吃它的果实,甚至连它的枝叶和树干都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象成了猴面包树的天敌。
 

  草原上的“生命之树”
 

  除了非洲,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此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干季时降雨很少。每当旱季来临,猴面包树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据说,它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可以称为荒原的贮水塔了。在沙漠旅行,如果口渴,不必动用“储备”,只需用小刀在随处可见的猴面包树的肚子上挖一个洞,清泉便喷涌而出,这时就可以拿着缸子接水畅饮一番了。据说,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
 

  猴面包树的木质又轻又软,完全没有木材利用价值。但有趣的是,当地居民常把树干的中间掏空,搬进去居住,形成一种非常别致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将掏空的树干作为畜栏或贮水室、储藏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猴面包树洞里贮存食物,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
 

  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猴面包树是有名的长寿树,即使在热带草原那种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其寿命仍可达5000年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18世纪,法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活了5500年。由于当地民间传说猴面包树是“圣树”,因此其受到人们的保护。除了果实可食、树干内的水可供行人饮用之外,猴面包树还有很多可供人类利用的地方,可以说是浑身是宝,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粗的药用树。
 

  在雨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叶片晒干捣碎后,可以做调料。在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果肉可以食用或制成饮料。果实、叶子以及树皮都可以入药,并且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止血止泻的功效,还含有抵抗胃癌细胞形成和扩散的物质。它还曾被用来治疗疟疾,起退热作用。其树叶和果实的浆液,至今还是当地常用的消炎药物。最近,科学家们从猴面包中分解出一种能抑制胃癌细胞形成和扩展的物质,并由此揭开了常吃猴面包的非洲人几乎不患胃癌的奥秘。
 

  海南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的故乡虽然在干旱的非洲,但在海南,也有猴面包树的存在。因海南独特的海洋性气候,猴面包树与在非洲相比,模样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在非洲草原,为减少水分的蒸发,猴面包树枝头经常是光秃秃的,但在海南,因为雨水充沛,猴面包树再也不用像在非洲一样在雨季屯水,因此它的树干围径也减少了不少,但树叶却更为繁茂。
 

  目前,海南省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栽培有猴面包树。还有一颗珍贵的“猴面包树”,是在海口公园里落户,它的树高20米左右,茎干粗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茎周长50米左右,需20余人合抱。这棵树是上世纪60年代初引进种植的,8年后开花结果。花期从6月份持续到10月,每年都开,至今没断过,花开时有淡淡的清香。50多年来,这棵树经受住了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据说,这颗猴面包树的果实切片火烤,酸中有甜,吃起来味如面包,很是可口。
 

  相关链接

  猴面包树分类
 

  臃肿的猴面包树常常看起来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美丽物件。这种古老、神奇的树种已经适应了这个地球最严峻的环境并且将种子散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猴面包树渐渐分化成8个独立的物种。
 

  博兹猴面包树:它是马达加斯加岛上最常见的猴面包树种。成熟的博兹猴面包树有着光滑的玫瑰棕色树皮,有的可以长到40米高。博兹猴面包树的果实有着黑色的外皮和含油量高达11%的种子。它的花朵有着黄色和红色的花瓣,而且可以散发出微甜的味道来吸引它主要的授粉者:果蝠和天蛾。
 

  非洲猴面包树:它分布在非洲大陆较为干旱的地方,同时也分布在也门、阿曼和阿拉伯半岛。非洲猴面包树可以长到25米高,充满水分的树干直径可以达到12米。它们开出的巨大花朵是黄白色的而且会发出一种腐败的臭味。这种树通常是由果蝠或者狐蝠完成授粉。猴面包树的果实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维他命与营养元素,因此通常也被称为“超级水果”。
 

  格兰迪迪尔猴面包树:它是以法国探险家阿尔佛雷德-格兰迪迪尔名字命名,是马达加斯加岛土生土长的六种猴面包树之一,它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格兰迪迪尔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最大树种,它的树枝可以长到30米高。
 

  芬尼猴面包树:仅仅生长于马达加斯加干旱落叶林中,它是马达加斯加猴面包树家族中体型最小的一员,很少有芬尼猴面包树能够达到20米以上的高度,一般的芬尼猴面包树仅为4到5米高。瓶状的树干受益于树干上方繁茂的枝叶。其花的颜色有明黄色也有橘黄色。
 

  酒瓶树猴面包树:它是在澳大利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种猴面包树,它一般长得不高,大约在5到15米之间,但是它们却和同类一样有着水量丰富的巨粗树干(直径5米左右),有时候树干还会连在一起。在19世纪,有的中间被挖空的树干还能充当“树监狱”,到如今还有很多仍继续屹立不倒。
 

  苏亚雷斯猴面包树:拥有白色花朵,同样也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北部地区。但是不像数量较多的芬尼猴面包树走运,苏亚雷斯猴面包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了“濒危物种”。这种大型的猴面包树可以长到25米高,宽度则可以长到2米左右。
 

  皮埃尔猴面包树:长期以来因为农业发展而失去了大量的栖息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它也许是马达加斯加岛上最罕见的猴面包树了,现在已知的只有10棵而已,仅仅能在安齐拉纳纳北部的地区发现它们。皮埃尔猴面包树可以长到30米高,可以结出长达30厘米的果实。/ 三亚晨报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