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风格大片《旱码头·风华绝代》
《英美烟草公司》:人们在习惯上都将这种纸卷烟俗称为“洋烟”、“烟卷儿”,是当时的奢侈品和时髦,贵族才能享受,大街吸食纸烟成为一种时尚和标志华灯初上,天涯歌女,曼妙音乐里,演绎一场爱的传奇!昔日伊人张爱玲的文字在梧桐、红墙、钢窗上。每当华灯初上,这里美轮美奂处处笙歌。灯火璀璨,光影迷离,
中国网12月21日讯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一向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50年,乾隆南巡时路过周村,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故称“旱码头”。
毋庸置疑,商是周村的根脉和灵魂,千载古城,尽在商中。享誉中外的瑞蚨祥、谦祥益等八大祥字号从这里诞生并走向全国各地,英美烟草公司、壳牌石油、德国洋行等外国商号在这里留下了经商的印记,一代鲁商孟洛川在周村实现了他成功商人的梦想,更有《大染坊》中乱世奇商“陈六子”当地商人的典型代表……
繁华散尽,余味犹存,今天,我们漫步在长长的石板路上,穿行于风格迥异的店铺其间,仿佛时光倒流,依稀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商人早期开拓的身影,想象着每家商户里曾经发生的故事。那种大都市里华贵的排场,低调的奢华,典雅的女性,儒雅的老板,无一不在吸引着我们要去再现“周村往事”的这些精彩瞬间,还原一个接近历史真相的“旱码头”风貌。
正是缘于这样一份对周村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执着,缘于对大街不舍的一种情感,更缘于对周村民国繁盛时期那个年代的美好想象,淄博本土的摄影家以一种历史使命感用他们的思想和镜头去再现“旱码头”的市井百态,小城春秋,让读者通过这些图片能更深刻的理解周村、了解周村、走进周村。(张红霞)
主创人员
总策划:阚金智 尚志胜
执行策划:张红霞
艺术总监:周光平
后期总监:石子兴
灯光效果:韩克生
剧务总管:齐伟
主创摄影师:郑得増 彭邵亮 李军 韩勇祥 霍金慧
#p#副标题#e#
王家卫电影风格大片再现《旱码头·风华绝代》
《周村火车站》:1904年周村开埠,同年胶济铁路周村站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排德国式磨菇石建筑,有票房、站长室,水塔象巨人的影子一样立在西边。信号灯闪着温暖的光,蒸气机车喷吐着白色蒸气,又一团团散开。随着火车的汽笛一声长鸣,缓缓驶向东方,东边是终点青岛,那里有大海……
周村火车站的建立给周村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见证了周村这座城市的百年岁月。曾经阅尽多少爱恨离别人生沧桑的周村老火车站,如今已经铅华落尽。
#p#副标题#e#
王家卫电影风格大片再现《旱码头·风华绝代》
《沙龙情调》:当时的英美烟草公司周村股刘股长,负责潍县以西、济南以东、沧州以南、泰安以北广大地区的烟草批发,同时兼任济南仁丰纱厂副经理、周村光被中学董事会董事长。英美烟草的到来,使洋烟成为周村一时的时尚,办公室也成为商人聚会、交流的沙龙,欧式生活情调逐步被人们接受。
#p#副标题#e#
王家卫电影风格大片再现《旱码头·风华绝代》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繁华的大街依然熙熙攘攘,各色行人不断。鳞次栉比的客栈、商店、银楼、作坊。侉纨子弟们,富家小姐、太太们,来来往往的商旅,绘就一幅近代周村浮世绘。——旱码头的摩登在缓缓流淌着,置身其间,夜香满怀,恍若梦中。周村大街像一个巨大的钻石花园,不断收拢着五颜六色的最新故事。
#p#副标题#e#
王家卫电影风格大片再现《旱码头·风华绝代》
《票号春秋》: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山西商人邱尚德即来周村开设钱行汇兑庄。清道光年间,山西大德通、大德恒等票号在周村开设分号。之后山东当地商人也陆续投资银钱业。1921年,周村规模较大的银号有108家,总资本达600万两白银。在时光的罅隙里,大德通票号仍然在向你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浮生若梦,金钱的魅力一般人无法抗拒,但岁月最终会将所有的故事搁浅,昔日的纷繁扰攘也将化为静止的音符,化为一种抹不去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