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古人物 | 漫步人生,大智“忠训”


◈纳古小巷
在纳古
有这样一条有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小巷子
这条小巷的名字叫做“忠训路”
这是以两位纳古著名学者的名字命名的
他们就是纳训和纳忠

◈纳古清真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成绩优异的中学生被派往了埃及开罗著名学府爱资哈尔大学深造。
在外求学期间,为了给中国学阿拉伯文的学生预备课外读物,于是他便利用课余时间勤钻苦琢,花了几年的功夫把《天方夜谭》翻译为六册,后译名为《一千零一夜》。
他就是中阿文化学者纳训先生。

◈纳训像
纳训,通海纳家营人也。
在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中,纳训不仅把《古兰经的故事》、《阿拉伯名哲学家传》等书翻译为了中文,而且把一些中国作品,如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背影》、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译成了阿拉伯文介绍给了阿拉伯读者。
回国之后的纳训自律敛行、兢兢业业地在云南民族大学工作。虽言语不多,举手投足间的儒雅风气和不凡品味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
但是此时的“搁浅”和无知者的“蜚语”并不能影响他大度大智的心境。

◈纳训翻译的《一千零一夜》
直到1954年,在参加完全国翻译工作会议之后,被一纸调令调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部。
经两年多焚膏继晷地重新译校,《天方夜谭》以《一千零一夜》的新名编成三卷本,于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此时,不知纳训何许人的人,方才明白,他不张不露、不争不辩的个性是才尖德高风范者的反映。

◈图片来源于“ Urbaniak”
1980年,200多万字的全译本陆续出版,同时《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天文夜谈》选编本等也陆续出版。
正是因为有了纳训的孜孜不倦,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才有了陪伴童年成长的睡前故事。
夜深人静,白日里嬉戏的孩童也早已梳洗完毕,躺在床上听着母亲温柔的声音讲述着一个个梦幻而有趣的故事。

◈纳忠像
而比之年长两岁的纳忠,早年也是留学埃及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是中国第一批留埃学生。
毕业时荣获了爱资哈尔大学最高学位“学者证书”。学成归国后,先后在中央大学、云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系主任、教授。
1981年,成为我国第一位阿拉伯历史、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阿拉伯历史专业的博士。

◈纳忠著作
纳忠一生出版的学术著作和译著总计有二十八部之多。
其中《阿拉伯通史》成为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另外还有《埃及近现代史》、《伊斯兰文化史》、《回教诸国文化史》等。

◈纳忠主持翻译的著作
纳忠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阿拉伯文化教育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做贡献,耄耋之年的他仍旧脑清目明、步履轻快,桃李满天下却依旧笔耕不辍,用他的智慧影响着后世学子。

◈纳忠著作
作为“通海的儿子”,纳忠虽远离家乡,但是他对家乡一山一水的眷恋是那样执着和炙热,曾多次回到家乡通海,为家乡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老宅
如今,忠训路上还完好保存着纳忠、纳训出生的老宅子,待着夜深人静之时,一双久经沧桑的手推开陈旧的大门,拂去尘埃,老宅子因主人的回归又重现了往日的生气。

◈图片来源于“ Annie”
逝者如斯夫,斯人不再
但纳忠和纳训智慧的结晶作为人们共享的文化遗产
仿佛依旧是温热可感、持久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