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乌海湖竟然是个婴儿?
不管你在不在乌海,可能都知道乌海有个乌海湖,也可能被它的超高颜值所吸引而心向往之。不过,如果不是本地人,可能不会知道乌海湖其实并不是一个古老的湖泊。
乌海湖其实是黄河乌海段的一个人工湖,并且跟一般湖泊相比应该只能算是个婴儿哦!

乌海湖位于城市环山环湖发展的核心区,拥有118平方公里的水面,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是宁夏沙湖的数倍。
乌海湖在黄河乌海段形成,说它是婴儿,是因为它是在2013年12月底才蓄水形成的。乌海因乌海湖而灵动、越来越富有塞外大漠水上江南“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半城山水半城绿的无限魅力与生机活力。
但最初,乌海与乌海湖的来历与形成似乎都是一个传奇。乌海地处三大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年均降雨量约16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毫米以上,生态极其脆弱,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曾有人把这一地区称为“人类不易生存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乌海地区仅有居民410人。1958年,为支援包钢、呼钢建设,乌海大开发,开展“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唤醒了这片沉睡多年的茫茫戈壁。在一望无际的沙滩荒野中,白天可以看到黄羊出没,夜晚能听到狐狼嚎叫。大开发建设者们在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上,像四合木一样顽强地生存,住帐篷、窑洞,或傍山凿洞、就地挖窖建“茅庵房”,喝黄河水,用咸菜、盐和辣椒面下饭;一年四季与风沙为伴,战天斗地,先生产、后生活,艰辛创业、艰苦奋斗,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乌海湖是由海勃湾水利枢纽蓄水形成的,早在1954年国家编制的《黄河治理规划》中,海勃湾水利枢纽就已被列为梯级开发项目。该水利枢纽工程,不仅具有合理调配水资源,防凌、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而且可以改善三大沙漠交汇区域的小气候,提高自然生态的修复功能,减少黄河内蒙古段乌海的泥沙含量,特别是对于乌海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企盼、历经半个世纪,在乌海终于如期建成蓄水,黄河两岸形成了集黄河、沙漠、湿地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大漠戈壁长河连大湖的天下奇观。
乌海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因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乌海湖的形成而从此改写。“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乌海湖的形成对乌海人和乌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乌海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气、人气、财气、文气、福气、大气和区域中心城市应有的“王者之气”。自从有了乌海湖,乌海这座城市仿佛也焕然一新了。
无论是在乌海湖东岸还是在乌海湖西岸,乌海湖畔常常游人如织,人们或在浩瀚的湖面上乘坐游艇畅游乌海湖,或在湖畔散步、骑行、垂钓、拍照,或驻足观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河连大湖、水天一色,“山、水、城”相连的盛景,或驻足观看、感慨大漠“长河落日圆”……
湖畔绿意盎然、湖水拍岸,空气潮润、清风送爽,湖面湖鸥飞来飞去,渔歌唱晚,好一幅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江南水乡秀美景色。

有了乌海湖,乌海人终于有了自己出游的乐园。正如一位参加乌海湖活动的市民所感慨:“乌海湖真美!淡蓝色的湖面一眼望不到头,简直像海一样,哪还能认出这是我生活了40年的地方?乌海湖的美景震撼了我,也让我觉得很幸福。”对于曾经像四合木一样顽强生存的乌海人来说,大漠湖景不是仙境赛过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