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克拉码头的"极致风情" 传统现代的完美结合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商铺和仓库林立的克拉码头
19世纪,当英国人莱佛士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个“半岛尾端的岛屿”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由此开始了这个岛国崭新的生命。
一条海水冲涌的运河抚摸这个国家浅浅的年轮,克拉码头便挨沿着这古老的新加坡河岸。百多年前,在商铺和仓库林立的克拉码头,拿着算盘的工家、忙于商谈生意的欧洲和本地商人和出卖劳力为生的中国和印度苦力在此往来穿梭,那里曾经是新加坡最繁忙的码头。我随着《第一财经》新加坡商业考察团来到如今的克拉码头时,早已不见了忙碌的驳船和流淌的汗水,取而代之的是……
经典商业案例系列点评之1
这个城市睡着了。克拉码头的灯火依旧那么鲜亮,萦绕在这条河的两边。那里的酒吧依然充满着年轻的人群,能看到英俊挺拔的男人和长相甜美的欧洲女孩,还有本地的华人、中国的学生,或者已经工作的白领。酒吧里面宽大的屏幕,此时放着曼联的比赛。昏暗的灯火,来回穿梭的侍者,桌上的酒杯,到处是暧昧的气息。
从清晨到深夜 越夜越美
克拉码头位于里峇峇利路和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加坡河旁,总面积33630平方米,是凯德置地耗资8500万新币重新开发而来,于2006年底完工。其当时的愿景是使克拉码头成为新加坡首要的饮食及娱乐生活景点,而如今,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海外游客,熙来攘往,人流如织,当初的愿望已变成现实。
克拉码头是由五座拥有超过60间仓库和店屋的彩色建筑所组成。这五座建筑都保有其原有19世纪的模样,与普通景观相比更别有情趣。
随着夜幕降临,舞厅和酒吧里乐声飞扬,整个码头都汇集了无数亮丽的灯火、鲜艳的色彩和各个种族的人群。同白天的矜持和和淡然不同,克拉码头的夜晚是迷人的,无数餐馆酒吧音乐厅和沿河的酒廊,流光摇曳出多彩的梦幻。每天有许多从世界各地来的游客聚集在这里,品味着茶、香槟、咖啡、鸡尾酒的混合韵味,品味着浓浓的东方情调直到夜深。从隔河的彼岸相望,你仿佛能感觉夜色中的克拉码头更致臻情调,蕴含无限风情。
建筑语言 无声胜有声
1. 传统 VS 现代
当英国泰特集团把旧工厂改造成美术馆,一股老厂房改造热席卷全球。在原有建筑上“动手动脚”,本就是一种与传统的对峙,它更多需要的是一种创意。创意已不再只是艺术的专有名词,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设计细节中,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创意规划能挽救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城市。
克拉码头对于建筑的创意,存在于多变的色彩和现代元素材质在老仓库上的巧妙运用,也让我们看到了它成功的最大的理由。
巨大的玻璃幕墙笼罩在原本略显斑驳的红砖墙外,盏盏门廊内的华灯,松软的沙发、木刻的桌椅、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和来回穿梭的服务生和谐共生,一派美景便在这玻璃幕墙内精彩纷呈。
砖瓦与玻璃(配合以大面积的钢框架),如此突兀的两种材质的强烈对比,正是克拉码头乐于呈现的一种现代与历史的碰撞。而追求时尚、展现个性的特质,也在这群建筑中给自己写下了最完美的诠释。
2.跳跃的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本身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而没了色彩,建筑就少了增饰。建筑本身是离不开色彩的,因而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
在普遍的商业建筑应用中,建筑物的墙体都强调运用过渡色,以淡雅色彩为主。而克拉码头则反其道而行之,用色极尽大胆,暖红色的墙体,配以草绿色的门窗;粉色和天蓝色交织的墙面,乍一看,还以为来到了迪斯尼乐园,而充满童趣。
不同的区域也顺应着不同的颜色而区分开来,这些美丽却不张扬的颜色不仅将克拉码头装点得美轮美奂,而且它们也犹如夜晚从餐厅或酒吧内飘出的活力动感的音符一样,将这里的休闲氛围渲染得更加浓郁,而商业的识别性,也在这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鲜艳色彩中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试问克拉码头的心情是什么?灿烂与活力,一定少不了!
3.光与电的梦幻
人们总说南京路美,而当夜晚霓虹闪烁,那才是南京路真正的美的时候,克拉码头对于光电技术的运用也相当的如鱼得水。
五栋建筑构成的建筑群在各色灯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即使稍有距离,也会在这灯光的指引下,成为人们的视线的聚焦点。克拉码头的天棚是它的一大特色,绵延不绝的排布几乎覆盖了整个码头区域,来为气候多变的新加坡遮风挡雨,白天的顶棚,通透无奇,而一到夜晚,它也开始绽放出迷人的魔力,随着节奏,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极具风情。人类与生俱来便拥有“向光性”,克拉码头的商业地标效应在这灯光的映衬下,即刻间得到展示。加之原本就透视的玻璃幕墙内映衬出的点点星光,休闲氛围在克拉码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环保设计 倡导“绿文化”
新加坡不仅是现代化的繁华都市,更是世界闻名的绿色城市。新加坡向来重视环境保护。
市容清洁,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城市”。
市内道路虽不宽,但洁净无尘,运输车辆的轮胎都要经过清洗才能重新上路。
沿行道种植的热带树木,枝繁叶茂的树冠遮天蔽日,在炎热的夏季带来一路的荫凉。
由于新加坡特定的地理环境,导致炎热又阵雨频繁的老问题,为何在敞开式的克拉“码头”几乎感觉不到呢?让我们来为大家揭密吧。
[ 扇风系统 ]
克拉码头最成功的便是对于自然风的导入,运行 “文丘里效应”,即当空气从一个比较广大的空间流向比较狭窄的端口时,产生的吸风作用使空气流动自然加速。面朝河流的克拉码头便是通过对于此原理的合理运用,加之每个顶棚都装有的风扇装置,使得风在行进中到达克拉码头就自然加速,促进街道上空气的流通,既达到生理上的凉爽感觉,也有效地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水立方”天棚 ]
码头天棚材料选择了可再循环利用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这也是“水立方”的膜结构使用材料,这造型独特的膜制遮阳设施,象一把把巨大透明的遮阳伞,把建筑、步行街、行道树全部遮盖,起到了遮阳、挡雨的作用。(天棚的底下有88纤的遮阳技术,它减少了太阳的辐射,也能防止雨水的积存)。如此巨大的透明“帐篷”引入自然光线,让街道保持自然风貌,又使码头的休闲商业活动不受气候的影响,而夜晚绚丽的色彩,则更是极富魅力。
[ 奥妙“喷水池”]
在西班牙的阿尔汉布拉王宫里,当风吹过一些冷却喷泉的时候,那里的空气便会带着丝丝凉意,非常的宜人舒适。而克拉码头的设计团队,便以此为灵感,克拉码头喷水池内的水全部来自于地下,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当河面的风吹拂而来,码头的温度会瞬间下降。如何创造这舒爽宜人的28摄氏度恒温,秘诀便在于此。克拉码头摒弃了将产生巨大能耗的露天空调降温,采用了被动式环境控制法,在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的条件下,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的“环保心”。
美食娱乐 特色的“集聚”
#p#分页标题#e#曾经的克拉码头,秉承着传统shopping mall的业态配置特点,着重于零售购物,辅以餐饮、娱乐(零售购物40%、餐饮30%、娱乐30%)。而如此中规中矩的构成比例,又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商业特色,使得过去的克拉码头在商业繁荣的新加坡显得高不成低不就,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
2006年开始的改造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外观的改造,更是对于业态的一次大调整,将原本所占比重最大的零售购物这颗大树几乎全部“砍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餐饮和娱乐项目。
在娱乐部分,克拉码头除了成功引入了伦敦Ministry of Sound,这一世界级的娱乐场所,还引进其它几个国际时尚娱乐品牌,包括巴黎的时装电视吧FashionTV、 Kandi Bar 也是世界知名电子的音乐品牌酒吧。而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策略的可行,MOS开业伊始,便轻松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国内外顾客纷至沓来。
而餐饮部分,也是国际餐饮品牌云集,包括源自西班牙著名度假用地伊维萨岛的CafedelMar咖啡厅、米兰餐厅Bice等。克拉码头的餐饮其实更像是一个世界餐饮的集聚地,有瑞士料理、波斯料理、日本料理、中华料理、古巴料理、印尼料理,不定时地还会举办德国啤酒节等风格各异的活动来吸引人们的驻足。
“餐饮45%、娱乐20%、酒吧20%、零售4%、加之少量办公”构成了如今的克拉码头。可以说它极富创意的改造成就了如今这一堪称经典的商业作品,使其跃然成为了新加坡最顶尖的餐饮娱乐休闲广场。我们说,与过去模糊不清的定位概念不同,它现在的目标定位非常清晰,一是“休闲”、二是“旅游”。克拉码头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既定的思路,通过建筑的标志化、业态业种的规模化,集聚化,使得商业效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人流量增加达到过去5倍的效果,租金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国“克拉码头”何时出现
如果说克拉码头是学习上海的新天地,而更胜新天地的话,那对于克拉码头,又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特别是上海,同样拥有与之类似的滨水之地,克拉码头的辉煌,何时才能在上海出现?
1.合理的物业改造
国人一提到改造就是非要在项目上大拆大建,仿佛只有大拆大建才是发展,才是进步,殊不知我们的许多历史文脉,就是在如此的“改造”过程中被粗暴地破坏了。也许如同克拉码头这般对于现代元素的运用,叠加(不同建筑材质的融合、声光电的配合、绚丽引人的建筑色彩等)要比大规模的大刀阔斧改建要好得多。
2.导入环保理念
从克拉码头的绿色设计,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对于环保的高度重视,而低能耗、可持续也是我国一贯的发展原则,因此,未来在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先进环保理念的适时运用不仅是大势所趋,更体现一种对于生态环境的尊重。克拉码头给我所呈现的“绿色”设施,不仅仅表现了环保的功能,同时也兼具美观与实用,环保科技在建筑设计者的巧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方面上海完全不应落于人后。
3.特色与集聚
懂得如何“取与舍”是我们看到克拉码头的成功另一大重要原因。在原有商业模式不见起色的时候,克拉码头适时地放弃了租金回报较好的零售业态,将原先40%的份额骤降到4%,让位于更适合湖滨休闲之地的酒吧与餐饮业,而也正因由此,克拉码头真正的魅力才能逐渐绽放开来。我们认为,业态的组合虽然讲究的是合理搭配,但所谓合理,并不表示所有业种都有必要面面俱到,适时地根据自身定位,凸显特色,进行业态业种的集聚也是突出商业地产特色与个性的好计策。
4.休闲与人性化
与环保相同,克拉码头无处不在地体现了一种对于顾客的关怀,真正的服务于顾客,想顾客所想,而不仅仅注重单纯的经济利益。上海的黄浦江畔也是最具上海文化积淀和风情的地方,同样拥有与克拉码头类似的老码头、旧厂房,所以对今后的改造,我们希望看到它不仅拥有美轮美奂的外观形象,也能更多地体现一种细致与关怀,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以人性化的环境与服务来留住更多的游客和市民。
5.政府的支持
便捷的水上交通系统,游艇码头,克拉码头彻夜的狂欢,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好的政策是商业成功的巨大助推剂。
未来无论是诸如待改建的十六铺码头、还是北外滩等能否成为上海城市的新地标,无疑是需要政府的鼎力支持,同时,商家和消费者的支持也不容忽略。
诚然,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完全原版克隆的“克拉码头”,因为它不属于上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富有海派风情的地方,一个能够为魅力上海增色添彩的“新天地”。
结束语...
对于克拉码头所展现的极致风情暂且言尽于此,此次的新加坡之行,收获良多,不一而足。我相信大家通过上文也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个东南亚国家在商业领域所呈现的与众不同的“热情”,它的绚烂、精致、匠心独具,在克拉码头得到了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