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10大奇门杀器 第一名让人想不到
1.橛
演练时,两手各持一械,握粗端。技法有:刺、劈、杵、截、扫、抖等。 此外,还有“羊角橛”、“拦门橛”,形制同上,略短,全长约1米,是在全长三分之二多点之处的木棒上装有一牛角或羊角或金属尖,另一端系一牛皮索套而成,增加了橛梢的硬度和戳击强度。
一般两手各持一橛演练,称为“双橛”。近代习练者多在梢端或羊角与棍之连接处钻一小孔,系以红缨或彩穗。练习时,将牛皮索套在手腕上,再握紧棒端。
2.铁尺(笔架叉)
笔架叉,又名“铁尺”最初流传于福建永泰等地,后传入日本,日本人为了便于携带和出击,掰掉了一个齿,起了个名字叫“十手”,克制武士刀很管用。
因其形似笔架而得名。可作为短兵器,也可作为暗器使用。其形如圆柱、圆楞、尺,四面不内陷,上粗下细,两侧有向上旁枝或两侧没有向上旁枝,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通常双手各持一支,所以也称为“双铁尺”。中柄有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圆柱形,头有点穴为主的圆头和刺杀为主的尖头。可正持或反手持。旁枝多用于格挡时卡住对方的兵器,因此对付刀剑或更长兵器有较大的优势。铁尺大约起源于唐宋时期,为我国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在武侠小说中为普通捕快的标准装备。
#p#副标题#e#3.鸡刀镰
鸡刀镰, 心意门双器械之一,亦称拥花腰子,流传于山西,相传为心意拳创始人姬龙峰所创。全长约80厘米,包括镰身、鸡嘴、鸡冠、镰刃、镰脊、镰格、镰柄、镰首。其特点:小巧轻便,顺形应势,借力里钻,能攻能守,利于近战,既可单练也可和长、短等器械对练。基本技法有:拉、带、挂、挎、钩、缠、啄等。
4.跨虎拦
跨虎拦为鸳鸯拳武术双器械,长3尺4寸,前端似剑成十字交叉有对称两钩,相距6寸。下端护手处侧出一月牙,月圈口9寸,尾端鐏似矛头。。为双短器械,形状似钺。全套共44式。主要动作有:农夫开山、金蝉入地、猛虎拦路等。方法有:架、托、劈、拦等。特点:双手运使,方法清晰、身随步活、随走随变。主要流传于沈阳一带。
#p#副标题#e#5.子午鸳鸯钺
子午鸳鸯钺是八卦掌门派的独特兵器。由清代八卦门宗师、狂热的武器发明家,农民军的资深卧底、王府特级厨师董海川所创,此器双钺互抱,形似阴阳鱼,又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练时开合交织,不即不离,酷似鸳鸯,故名“子午鸳鸯钺”亦名“日月乾坤”、“鹿角刀”。
此器除手柄外,前后左右都是刃。子午鸳鸯钺的招法由八卦掌法衍化而成,它步走八方,运动中求变化,并随心所欲,变化万端,易攻难防。
基本动作有猛虎出柙、鹞子钻天,狮子张口、黑熊反背、大蟒翻身、猿猴坐润、大鹏展翅、青龙入海等;其基本技法讲究勾挂擒拿、拉割挑扎、削攒劈剁、抹撩带化等十六字。其运动特点表现为转旋连环、舒缩翻绕、灵闪巧变。此器善于以短取长。对练套路有:鸳鸯钺对剑,鸳鸯钺擒枪。
八卦门中还出现过八卦风火轮、八卦钩镰剑,子午鸡爪锐等奇怪的兵器,且流传至今,据说都为董海川所创。子午鸳鸯钺曾经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出现过。
6.乾坤日月刀
其两端弧形利刃取象为日器械中段一对月牙护手取象为月,乾坤象征天地阴阳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六合双头刀来历因此刀为双头在实战运用时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结合运用,技法以前后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称六合护手双头刀。
#p#副标题#e#7.月牙刺
武术双器械之一。手柄的两端带刺,柄的一侧由横梗连接一有刃的月牙刀。演练时双手各持一械,要求保持月牙锋口始终朝外。其特点是灵闪巧变,善于以短取长。基本技法有:穿、刺、拨、挑、架、撩等。
#p#分页标题#e#8.判官笔
笔长约20厘米——30厘米,前端稍重于后端,多以硬木或金属制成。主要用法有穿、点、挑、刺、戳等。动作招势有穿喉、仙女引针、白猿献果、叶底偷桃,双蝶舞花等。
#p#副标题#e#9.拦面叟
拦面叟是戳脚翻子门的武术器械之一,其实就是铁质长杆大烟袋。拦面叟的整体是由烟袋锅,烟袋杆,烟袋嘴三部分组成。它的运动技法是由两部分相辅相成的。它的上部分是烟袋锅,其技法为:劈,砸,
它把枪、鞭、棍、钩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变化无穷,以其稳、准、狠的特性享誉武林。用法上讲究每招都有打推扭拉、臂翻扣提、搬杀扫追、拦钩扎挑、点刺撩挂、卷缠格档、抱护沾连二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