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10个悲情瞬间
1、荆轲悲歌易水畔
“太子丹及宾客知其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祭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之,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苏武牧羊北海边
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在凛冽寒风中,渴饮雪,饥吞毡,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p#副标题#e#3、斛律金吟唱敕勒川
东魏高欢(斛律金虽不是汉人,但后来的北齐神武帝高欢为汉人)率大军围攻西魏的重镇玉壁。西魏的守城将领是韦孝宽积极防御,使东魏大军久攻不克。高欢率大军苦战五十余天,死伤七万余人,只好退兵。众人士气低落,无精打采,失败的情绪笼罩全军。高欢便叫斛律金给大家唱《敕勒歌》。年过六旬老将军唱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万将士痛哭流涕。
4、张巡尽节睢阳城
安史之乱中,张巡以数千人的兵力坚守睢阳城,与13万叛军前后进行了大小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
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最后城破,张巡与麾下部将36人一起殉节,留下了唐王朝最悲壮的一幕。
#p#副标题#e#5、田横孤岛五百士
田横在秦末起义中收复齐国故地,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为齐相国,治国有方,后为齐王,在与汉王刘邦军队大战中退居山东半岛沿海及海岛,在刘邦称帝后因不齿降附称臣而自刎在洛阳附近,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并由此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相继跳海自杀了。
6、武悼天王冉闵
他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
#p#副标题#e#7、陆游悲恨望中原
陆游临终前的一首《示儿诗》,语词极尽平实,但是却另人读之垂泣。
每每想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样的诗句,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悲壮和豪情交织着涌上心头,虽然陆游只是个文人,但是他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历代所有的爱国文人,骨气与血性共存。
8、楚霸王末路乌江岸
高祖九里山一战,采用韩信十面埋伏之计,把项羽围困在垓下,夜里,楚军军营四面响起楚歌,虞姬自刎,项羽带了800余名骑兵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乌江。
#p#副标题#e# #p#分页标题#e#9、岳武穆遇害风波亭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监察御史万候卨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10、祖逖刘琨双陨命
10 祖逖刘琨可以视为整个东晋到南北朝时期,立志北伐,恢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本身就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又如一曲胡笳,散尽匈奴军。
当祖逖在长江上立下誓言,不能扫平中原胡虏,誓不再渡此江时,恐怕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收复了中原大片土地后,却传来了好友刘琨被害惨死,加之东晋王朝的猜忌,终于祖逖悲愤攻心,终于撒手而逝。不过他确实兑现了他的誓言,没有扫平中原,再也没有回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