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十大谋士 十大谋士你最佩服谁
十,徐茂公
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值得一说的是,李世民即位后,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后与李靖合谋,歼东突厥颉其部众于阴山。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绩受命招降薛延陀军。消除了东突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
九,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他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p#副标题#e#八,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谋略家。
曾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 。面对关东六国合纵对抗秦军,秦王采纳李斯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可以说,李斯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同时,他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七,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可以说,正因为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才能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春秋战国的诸侯一霸。
#p#副标题#e#六,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最终成就齐国霸主地位,可见他的谋略水平。
五,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该地现在无法考证,但大概确认是河南、陕西、山东三地),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他也是中华厨祖,中原菜系创始人。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
#p#副标题#e# #p#分页标题#e#四,裴矩
裴矩(547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
早年历仕北齐、北周、隋朝,曾参加隋灭陈之战,并率三千敝卒定岭南,安抚突厥启民可汗等,为大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业年间,裴矩仍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他为隋炀帝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并用计分裂突厥。江都之变后,裴矩又先后效力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始终受到尊重。后来降唐,受到唐高祖、唐太宗的推崇。
三,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可以说,只要主公没听贾诩劝诫的话,基本上失败了。由此可见,贾诩之才在诸葛亮和郭嘉之上。《唐会要》尊贾诩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另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p#副标题#e#二,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他是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周朝建立之后,他被分封在齐国,在诸侯国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