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副标题#e#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亿万风流人物如天上群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有些如流星光耀一时却须臾陨落,有些如恒星长留天间而光照千古。对他们的传说有人羡慕崇拜、有人揣测质疑,因为当中有的正史铭记,有的民间传说。在乾坤星河中,小可捞出八颗货真价实的军事将星,以扬我中华神威。

  第一、 威震六国、大秦悍将——王翦。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邯郸,灭燕、赵、楚,其子王贲灭魏、齐。可以说是六国破灭的主要执行者,大秦第一功臣,而因畏惧秦王猜忌,固作小人,在灭楚时三番四次与嬴政讨价还价,最终消除了嬴政顾虑,得以善终。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杀人狂屠白起、神将李牧、老将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若按功绩看,无疑战国四将之首。

  第二、拔山举鼎、灭秦霸王——项羽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人,楚国名将项燕(败死于王翦之手的楚国第一名将)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孙武”、兵阴阳“尉缭”、兵技巧“墨家、戚继光”),与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的顶级名将之一。主要战绩有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后三天时间,完成华丽逆袭,一举击溃并坑杀了二十万秦军最强主力部队。彭城之战更是夸张,三万击溃了刘邦五十六万联军,后中刘邦诈和之计,十万疲惫楚军败死于垓下三十万韩信大军之手。力能举鼎(两百多公斤,近半吨的东西,怪物啊),从彭城下一箭射透两面盾牌和刘邦身上的护身甲,只差半分即可夺命,应该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个人武艺最高的武将(按史书记载绝对比吕布强),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p#副标题#e#

  第三、 楚汉关键、不世将星——韩信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韩信,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市境东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早年被埋没的不世将才,后被萧何发掘,由刘邦拜为大将军,明修暗度、遂灭三秦,后独当一面灭魏、代、赵、燕,并在潍水全歼项羽麾下第一先锋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精锐,为以后灭项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是刘邦与项羽角逐天下时候的最为关键的力量。但之后遭到刘邦猜忌,卷入谋反案被吕后招入宫中刺杀身死。

  第四、 少年英杰、封狼居胥——霍去病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霍去病,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任大司马骠骑将军、爵位为诸侯之首冠军侯。好骑射,善于率骑兵长途奔袭(因粮于敌、千里奔袭,几乎不需要后勤补给的可怕骑兵部队)。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可惜天妒英才、少年早亡,年仅二十四岁,与卫青合称“帝国双壁”。

  霍去病这颗将星是可惜了,本应该是一颗流星的生命,却能绽放恒星一样的光彩,如果霍去病能活到五十岁,那汉朝就太可怕了。在刘彻失去霍去病的同时,霍去病的独门绝技千里奔袭战术再难有人驾驭得来,汉朝重新回到补给加大军的作战模式,导致国力衰颓、难以持久,汉帝国在汉武帝后期迅速衰弱是不争的事实。这里为什么不提卫青而单独说霍去病呢?就因为霍去病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个异类天才,卫青是稳重,大军靠稳定的补给、压倒性的作战力和保守的稳赢战术得利。虽然风险小,但是投资太大,回报不值啊!

#p#副标题#e#

  第五、 宁我负人、另类奸雄——曹操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把曹操放在将星中,有人可能有异议,因为曹操在大多数人眼里更倾向于奸雄的称谓,而我却认为权谋固然在曹操人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军事功绩却是曹操行于乱世、最后一统北中国的根本才能。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这挺搞笑的,曹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但是人无完人,曹操在收服荆襄后,操练水军,长期北方中原之地征伐的曹操并不习水战,大败于周瑜赤壁火攻,自此也失去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从三国志和曹操自己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记载来看,总结曹操一生的前半生的确是一个脚踏实地、眼观大局、胸怀大志、徐图进取的无敌将才,而后半生曹操更倾向于政治领域的发挥,但在守业上明显远不如孙权这等职业政治家来的得心应手,若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将星,至少也算半颗吧。

#p#分页标题#e#

  第六、 无敌神将、绝代君王——李世民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中国历史最自豪帝国的实际奠基人,文武双全的绝代君王,也同样是一统李唐中国的无敌神将。

  李世民,生于今陕西武功,胡汉血统。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一统天下的四场大战役。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功盖天地,当世第一。(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唐朝以前压根没这个官职,只是上将军已经不能表彰李世民的功绩,所以李渊自创了一个比上将军更高的武官头衔),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文官之首),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汉朝最高功劳的曹参才一万二千户、三万户的封邑刘邦只给过谋圣张良,但是张良没要)。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一文一武已经形成一个小朝廷。之后李世民玄武之变登上大统,威加海内、恩涵天下,成就了当时世界之首大唐天朝帝国的鼎盛。

  在大众心中可能更多的倾向于李世民一代英主的形象,正是由于唐太宗这个角色太出色,所以历来李世民的秦王神将身份显得并不出彩,但就论军事能力而言,当时的无敌二字李世民也当之无愧。

#p#副标题#e#

  第七、 精忠报国、壮志白头——岳飞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这个不用多说了,南宋第一名将,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韩世忠、张浚、刘光世四人,其实中兴四将中的张浚、刘光世二人没看到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张浚打得基本是败仗,最大功绩就是害死了岳飞,而刘光世更不用说,反而当时的西蜀战场的吴阶守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功劳可以与中原战场的岳飞并肩,竟然不出名)。

  岳飞在我看来呢,是个“完人”。第一、军事才能“完”胜当世诸将,他是南宋唯一一个对金百战百胜的将领,也是惟一一个组织军队意图灭金的将领,而当时的金国灭了辽之后,军事实力可以说无敌于当世,可见当时更强的岳飞组织下的岳家军的战斗力是多么强大。第二、文采同样“完”全不输文臣才子,这点不用多说,满江红就看得出了。第三,人品志向堪称完美,岳飞是赵构最爱、同样也是最怕的一个人,因为岳飞不图名、不图利、不贪财、不好色,一心只想精忠报国,灭金迎回二帝,对于这种无法收买的臣子,赵构是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只有一条路走,杀!所以我们说“完人”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于这个污浊残缺的世界,那也是不能长久的。

  第八、 淡薄侯爵、平海抗倭——戚继光

无愧战神之称 天朝名副其实的八大将星

  最后一个,抗倭名将,说实话论军事功绩和战斗难度,戚继光本难以与之前的七位将星齐名,不是说戚继光本身才能有问题,而是对手太弱无法显示戚继光的才能。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最大功绩就是为大明平定了倭寇之祸,十三战全胜,一生无败绩。

  但是这里我要说明一点的是,这十三战的对手都是贼兵,大多数是流寇,并不具备专业军人的素养,在军备、供给上与大明的正规军没法比。不过即使如此,戚继光的战绩也很不错了,比如: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生擒2名倭首,牺牲陈文清等3人。白羊水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等等。可以看出每次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戚继光的兵士折损很轻微,几乎都是完胜,只不过这个时代给他的舞台太小,对手实力太弱,表现不出他那精湛的技艺而已。

  像后来明朝万历后期,国力衰颓的一代名将李如松,所对抗的倭寇实力明显就强大许多,日本古代最强的战国时代,一统日本后的丰城秀吉、立花宗茂等,率军攻伐朝鲜半岛,十万以上的正规军队最后虽然也大败而走,但是对明朝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却是致命的!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