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这样过春节
国家旅游地理网2月3日讯 知道新疆人怎么过春节吗?我想现在阅读的你肯定不知道,不过也说不准,可能你也是新疆人,但你不是老新疆人哦!呵呵!卖了半天官子,下面还是让我来说说,热情的新疆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新疆人主要分为新疆老汉人(即最早来新疆的汉族)和新疆少数民族(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首先让我来说说老新疆人过春节。
新疆的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三)算起,春节时家家必定要挂上红灯笼,贴上红色的窗花,贴对联,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甜食送灶王爷,除夕包完饺子,准备好晚宴,全家围炉吃年夜饭,新疆土话把这叫装仓,主要以手抓羊肉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年夜饭的花样也多了,有的家庭会做一桌丰盛的菜,还有的家庭也会选择去酒店吃年夜饭,不过不管怎样,这顿年夜饭可一定要吃饱,新疆的老习俗认为如果装仓装好了,这一年都不会挨饿。年夜饭过后,家家的茶几上,都会一层层的摆放维吾尔族特色节日美食--金黄色的馓子,葡萄干、杏干、巴旦木、无花果等干果更是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水果之乡"新疆,色泽艳丽的干果是年节茶几上不可缺少的零食。初二出嫁的姑娘回娘家,过了初十就要准备包元宵,一般要热闹到阴历二月二才算过完年。
“吃”应该算是新疆人过年的一大看点,大年三十一过,亲戚之间就要开始挨家挨户地吃。从初一一直能吃到初十,我妈妈每到过年应该是最忙碌的,基本上早晨到厨房,一直到下午、到晚上,连吃饭时间都没有,一天到晚都在做饭。所以自打我记事以来,凡遇到过大年,老新疆人(老汉人即新疆最早的汉族)就会忙忙碌碌的做“吃头”,最忙活的就是“蒸年馍馍”和包的“冻饺子”和“炸油货”(油果子、油饼),新疆的汉族庄户人家在过春节的整个“正月”在主食上几乎都是“饺子栽桩”(即新疆土话----饺子唱起了饭食中的主角),从初一到十五期间,去十户人家拜年,就有八户人家炒菜“下饺子”招待客人。而这饺子都是提前包好“冻”下的。(说起这“冻饺子”的过程,一些家大人众的人家着实有个“阵势”。有的人家由家庭主妇做好“和面”、”拌馅”的准备工作以后,就开始了“全家上阵,人人动手”。只要是能把馅子包到面皮子里面捏住就行。这饺子的模样就各有千秋了。一家人男女老少围在一起各尽所能显起了身手。擀的擀,包的包,说的说,笑的笑,直到把面砣子和馅子“消灭光了”,包饺子的事情算完成了,接着,就开始“冻饺子”。大笸篮、小筛子都用上了。把包好的饺子放在外面去冻。待饺子冻的像个冰疙瘩似的,然后就贮藏起来“备用”。这“冻饺子”的过程是个紧张的忙活过程,又是个全家人欢乐的过程。
从父辈那里了解到,才明白了老新疆人在正月里招待拜年的客人时,主食上“冻饺子坐庄”的原因:1,有备无患。2,减少浪费。3.经济实惠。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过年期间虽然个个都是“吃的酒足饭饱”,到人家拜年时往往面对主人的盛情,不吃不行,吃又吃不下。但互相拜年时,(尤其是亲戚)总免不了主人的一番招待。结果就出现了“人忙,饭剩的一些重复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勤劳智慧的汉族乡亲们就在“年复一年的忙活”、“年复一年的礼尚往来的招待”中,采用了“饺子主打待客”。说到“冻饺子”的经济实惠,也是由过去的困难岁月“逼”出来的,(钱少、肉少、人口多,招待客人的礼节还得要,所以就想出了这个“人人可尝到肉味,既解决了东西少的难处,还照顾了主人的面子”这个招数。从这一细微的生活小事上,也印证了咱们中华民族在节日中的智慧。
前面说了“冻饺子”,现在再说说老新疆人过春节“家家离不了油果子”。(就像维吾尔族和回族人家过“古尔邦节”离不了“馓子”和“油香、粉汤”一样),每到春节,上“老汉人”家拜年,主人除了递烟倒茶上瓜子儿,就是热情的端上自己炸的油果子让你品尝。这个儿不大,金黄、油香、酥软的“面果子”总让一些没做过的人感到“新鲜”。
一般一到腊月(农历十二月)新疆汉族老户人家就开始“炸油货”,储备过大年的“待客零食”,炸油饼、炸麻花、炸油果子。这些东西虽然主要原料除了清油就是白面,但是加了其他配料和食用色以后,可以炸出好多花样。糖油果子、葫芦油果子、香豆子油果子、素味儿油果子……等等。形状经过刀切、手搓、手拧,可以搞出不少花样。我想:这些面做的“小玩意儿”作为零食招待客人。也许是由于以前普通人家的水果、点心比较缺,就自做这种面食果子当代用品吧。只要是时间容许,过大年的油果子总是少不了。有时候来不及做,也要从市场上买一点,但买的油果子没有自家炸的好吃。油果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贮存的时间长。吃不了时,哪怕干了也不会发霉变质。这也是老百姓喜欢做的重要缘故吧。仔细琢磨我们的许多传统老习惯,就会发现,许多习俗都不是凭空造作而来,都是老祖先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留给后人的。
老新疆人爱喝酒,而且喜欢喝高度酒,对于他们来说,无酒不成宴,而且大多酒量都很好!所以过年期间家家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如果你酒量不好,那你去新疆过年可就惨了,热情的新疆人招待客人时,如果你没喝醉就认为你没喝好,如果菜不剩余就认为你没吃好。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各种文化渗透。现在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都很喜欢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他们认为这两个节日非常热闹。同样近年来许多维吾尔族人也喜欢过春节了。农历新年时他们也会穿上盛装走亲访友,以示庆贺。尤其要备好抓饭待客。维吾尔族人把抓饭视为上等美味,逢年过节才专门做几盘请客。主要原料为羊肉、胡萝卜、羊油等。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熟,再放上洋葱和胡萝卜一块儿翻炒,然后和大米一起放进锅内煮,煮出来的饭粒颗颗晶莹透亮。
像这样准备过春节的维吾尔族人家越来越多,形成这种风气,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沉浮,松懈不得,怠慢不得,稍微一松劲,就有可能落伍,每个人都得全身心投入,平时,人都很累,都有不堪重负的感觉。人生命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定要有张有弛,一定要有娱乐休息来调剂。节假日就是要人休息,让人们在休息中积蓄力量,迎接新的竞争。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为了使生命得到新的力量补充,维吾尔人也过春节了,因为多一个节日,就可多得到一次快乐的休息。
在俺的家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活着大量蒙族和回族同胞。
这里的蒙族同胞,因信佛教(喇嘛教),饮食上牛羊肉吃的多,猪肉吃的少,也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这里的回族同胞,信伊斯兰教,则和维族同胞一样。过节习惯相同。饮食略有不同。
你看,我说你还不信,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样呢,于众不同吧,呵呵!当然在这里我也对我的家乡做一下宣传,新疆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热情的新疆人非常欢迎你到新疆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