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地貌概况及易发地质灾害简介

 
    国家旅游地理网1月29日  广州市的地势大致为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呈东北向西南和南部倾斜状态,地貌类型有中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等,以丘陵为主,三角洲平原和山间河谷平原次之,中低山区最少。地貌受岩性、构造控制较为明显,如晚期侵入岩及坚硬变质岩常形成陡峻山岭;密集褶皱的岩层则形成垄状地形;中、新代地层分布区多为低丘和平原。
市区北部为九连山余脉,以山顶海拔高度800~1200m和500~800m分为中山区和低山区。中山区分布在从化的东北部和增城的北部,构成山地的岩性以花岗岩为主,次为碎屑岩。低山区分布在从化流溪河水库周围与增城的北部,构成山地的岩性以花岗岩为主。
 
    丘陵区以山顶海拔高度250~500米和100~250米分为高丘陵区和低丘陵区。高丘陵分布在花都北部、从化西南部、广州市区东北部、增城北部,除个别山峰海拔在500 m以上外,主要是海拔500 m以下高低起伏的山丘。低丘陵主要分布在从化街口以东和温泉以南的中南部,增城北部,黄埔区南岗以南、番禺、南沙以北等地。丘陵是稳定性较差的一类地貌单元,不仅沟谷密度较大,而且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崩塌和滑坡等。多数丘陵地连片分布,海拔高程较低,气温较高,湿度变化大。
 
    台地海拔高度小于100m,包括广花平原及以北的台地,增城的南部、番禺、南沙和广州市区的大部分,可分20m、40m和60~80m三级,平原海拔高度小于20m,主要分布从化街口为中心的盆地,花都南部、番禺南沙大部、市区及近郊地区。
 
    广州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每年雨季时间段(4-9月)。就地质灾害年度发生频率而言,雨季以斜坡类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它们的发生于大气降雨密切相关,且具有滞后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90%发生于这一时段。地面塌陷80%以上发生在每年1-4月和8-12月枯水季节。地面沉降多为缓慢变形,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广州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貌、地质环境背景、人类空间活动状况关系密切。从东北部低山丘陵区到中部的丘陵、台地逐渐过渡为南部开阔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分布地质灾害类型各具特色:(1)在北部从化、花都北部、增城,地貌多属丘陵区,花岗岩风化壳发育,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综合作用下,常常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2)广州西北部的广花盆地冲、洪积平原区和北部从化、增城部分山间谷地,隐伏可溶岩发育,加上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大量抽排地下水和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导致区域岩溶地面塌陷集中发育;(3)在南部广州城区、番禺区和南沙区,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由于大面积软土分布,导致软土地基沉降和基坑边坡失稳等。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