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 东莞非遗墟市喊你一起来趁墟
3月4日,东莞非遗墟市又开墟了,快来看看本周又有哪些好产品。
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始于明初,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广为盛行,深受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东莞及附近地区都有元宵前为初生男孩子“开灯”的习俗,期间自然少不了花灯、泥公仔一类应景之物。茶山公仔作为东莞茶山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矮仔肠制作技艺
始创于清朝末年,绵延至今已是四代相传。矮仔肠用心制作100多年历史,外貌短而粗,腊肠品质佳、美味可口,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摊主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腊味饭,腊肉、腊肠的美味融入糯米饭里,隔条街都闻得到。
庾家粽制作技艺
庾家粽制作是东莞市万江区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酉阳杂俎》中说:唐代长安的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就连唐明皇都赞不绝口。
庾家粽咸粽味道浓郁,馅料丰富,切开时色香味俱全,卖相极佳,吃起来香软可口。在选材用料及严格的制法上都要下功夫:用晚造糯米为主料,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五花腩肉作馅,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混合配制。然后用专用的粽叶包裹,用正宗的东莞水草捆扎。裹粽的技术较高,粽子必须裹得密不透风,里面的米不能漏出来,煮浸的水也不能渗进去。放入铜鼎或不锈钢桶锅内用实木柴煮上六个小时。庾家裹蒸粽以其独特的配方,严格的制法,令其在众多粽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东莞粽子的主要代表,名溢省港澳。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道滘蟛蜞酱制作技艺
道滘佳佳美是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拥有30余种特色食品的综合性食品机构。在早年,佳佳美只是一个家庭小作坊,现在已经变成一家特色食品生产工厂,虽然规模扩大,产量增加,但这家企业都是招聘一些道滘本地的农村妇女来手工制作各式小吃,所以传统的味道依然保留完好,选择多样寓意好,每口都是传统味。
厚街什锦菜头制作技艺
什锦菜头一般要经选料、切条、腌胚、漂洗、寄糖、煮制等一系列工序,需时数月才能制成,做好的什锦菜头颜色有鲜红、翠绿、玉白、淡紫等多种诱人颜色,色泽亮丽,形状玲珑别致,风味独特多样,深受男女老幼喜爱,被誉为“中国沙拉”,曾获多家媒体报道。市级传承人王慧婵精制了松化糖莲子、核桃等各式贺年糖果,好吃又不会太甜。
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制作技艺
东莞石龙的麦芽糖和糖柚皮在民间一直是名声显赫,是石龙镇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李全和”糖柚皮制作法就是用沙田柚皮削去表皮,泡水后再榨干,以麦牙糖为主料配制而成。糖柚皮的制作至今还是以祖传技艺为基础,用小麦化成麦芽,加之糯米,经发酵后制成麦牙糖,再用传统方法,采用铜锅明火蒸煮大约一个小时,然后倒在糯米纸上冷却,即可成为甜度适中、风味独特的糖柚皮。
中式茶点烘焙制作技艺
传统而大方的年礼、伴手礼。中式茶点宫廷礼制的“八大件”、“四小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结合西式茶点、广式茶点的某些特征,创造性地开发了系列有别于现有广式茶点的中式茶点。第一麦方在坚守传统制作的基础上,创新众多精致美味的产品,值得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