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西安旅游,“白鹿仓景区开业”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月2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正式开幕,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作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分为四个部分: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2017年工作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其中在现代服务业的报告内容中特别提出“建成开放白鹿仓项目”的工作内容。白鹿仓景区建成开放写入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体现出政府对白鹿仓景区项目的重视与期望,更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目标。

 

  一个在建的民俗旅游文化景区能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背后体现出的是景区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白鹿原·白鹿仓民俗旅游文化景区不同于以往的民俗旅游项目,其体量之大、业态之广、内涵之深在景区规划设计之初便已确定下来。

 

  顶层设计 是景区发展的根基

  白鹿仓景区取得今天的建设成果和社会关注,源于最初设计规划的高瞻远瞩。陕西锋双集团董旭锋董事长在建设之初就将景区定位于陕西旅游行业的破冰项目。“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加快全民健康休闲产业。白鹿仓景区在董旭锋董事长的带领下,先知先觉,紧密结合白鹿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白鹿原·白鹿仓民俗旅游文化景区。同时,创新性地将航空飞行营地、温泉房车营地与民俗景区有机结合,打造基于民俗高于民俗的业态布局,将传统民俗做出了有效的延展,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整合升级,实现了陕西旅游市场的一项创举。白鹿仓景区项目的建成面世,将为西安市白鹿原全域旅游战略贡献核心力量,促进2017年西安市旅游市场游客数量突破1.6亿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化铸魂 充实景区内涵

  旅游项目文化是魂,西安市目前着力打造“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作为西安旅游文化带的一个重要亮点,白鹿仓景区深挖地区原汁原味民俗文化,通过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演艺、特色手工艺、传统美食等文化承载方式,将地区文化深度表达和呈现在游客面前。

  白鹿仓景区在建设之初,就将文化建设列为重中之重,通过多地考察,邀请民俗文化专家、古建筑专家共同参与等方式,将景区建筑做精做细。每一栋建筑每一种风格,每一种风格每一种文化,兼具关中、民国、陕南等建筑特色,相得益彰。细节体现文化,在白鹿仓景区,看到的不只是建筑、美食、文化产品、手工艺品,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文化体现。白鹿仓景区内的商户,全程采用透明公开制作方式,做面的师傅,做出的不仅是一碗面条,更是通过这个过程,将和面、打面、擀面、煮面、浇头等部分展现在游客面前,这是传统文化的展示过程,文化的味道流淌在整个景区。

 

  创新思变 景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白鹿仓景区的发展在夯实战略和文化优势的同时,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与董旭锋董事长的思变精神密不可分。民俗景区同样注重科技的力量,景区建设之初就联合上市公司东华软件,打造智慧互联型景区,未来景区在游客统计、大数据分析、智能导流、安全预警等方面将显现出突出优势。同时景区着力发展“文化+”“旅游+”跨领域整合优势,将景区自身文化优势、旅游优势与生态、农业、金融等领域嫁接,依托白鹿原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绿色旅游目的地;自建现代科技农业大棚,生产旅游农产品,供应景区需求的同时,将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积极引入资本市场,实现景区跨越式发展。

 

  景区建设至今,已经步入尾声,其中离不开景区建设者辛勤耕耘,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今景区开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希望景区开业后,要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周边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壮大旅游业、推动旅游新村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从而达到“旅游+”的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