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最新发现7种珍稀动物(图)
小爪水獭
巽他臭獾
滑毛獭
马来麝猫
珍稀獭狸
斑纹麝猫
德国与马来西亚两国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他们最新发现的野生珍稀哺乳动物名单,百余年来在沙巴州首露真容的毛鼻水獭名列榜首。
据悉,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及野生动物研究所于2008年开始,与马来西亚沙巴州野生动物保护局及沙巴州林业管理局合作,实施沙巴州“食肉动物保护”计划,利用功能先进的遥控摄像机,对该地区的麝猫及水獭等小型食肉动物进行研究。
最新一期的《小型食肉动物保护》(Small Carnivore Conservation)杂志,将对这些在婆罗洲最新发现的野生珍稀哺乳动物做详细描述,这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下属小型食肉动物专家组(Small Carnivore Specialist Group)出版的一份杂志。
1显露真容的毛鼻水獭
这张照片2008年下半年拍摄于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的沙巴州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占地面积约合550平方公里),据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及野生动物研究所的安德里亚-威尔廷(Andreas Wilting)介绍,在摄像机捕捉到这张照片以前,连专家也不确定婆罗洲岛上是否还有毛鼻水獭存在。但科学家们经过近两年的时间研究,才确信它确实是毛鼻水獭。
据介绍,毛鼻水獭在马来西亚已经有超过100年没有出现过了。沙巴州最后一次发现毛鼻水獭的正式记录,是在约100年前所收集到的博物馆标本,在马来西亚,毛鼻水獭曾被认为已经灭绝,之前,只在越南和柬埔寨有过几次可能的目击记录。
沙巴州野生动物局主任劳伦·迪乌斯博士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发现,我们都知道这个物种非常罕见,能拍摄到这张照片就已经很难得了。”
毛鼻水獭(Lutra sumatrana),水獭属,生活在东南亚地区,是世界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名字主要来自于其鼻尖的毛发,主要为棕色皮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一发现可能会促使政府对婆罗洲丛林生物多样性,采取更加努力的保护措施。
2出外觅食的珍稀獭狸
这是动作感应摄像机在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拍摄的獭狸。獭狸名列东南亚濒危麝猫名单榜首,是德国与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在“食肉动物保护”计划中发现的20个不同种类食肉动物之一。据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威尔廷介绍,虽然獭狸活动范围很大,但这种活跃在湿地的物种仍受到栖息地减少和伐木活动的严重冲击。他的研究团队还首次拍到獭狸的视频片段。
研究小组表示,1997年以来,当地政府对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做了可持续管理规划,在伐木取材的同时,让林区仍可健康生长,这个项目正在获得回报。沙巴州林业管理局的达图克·萨姆·曼曼说:“最新研究发现表明,长期性可持续林业管理对我们国家受威胁程度最大的一些物种保护极为重要。”
3披着“猫”衣的马来麝猫
在婆罗洲岛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拍摄的照片上,马来麝猫向我们展现了像猫一样的外衣。虽然这种哺乳动物在东南亚较为普遍,但科学家仍不确定马来麝猫的准确数量。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提供的资料,麝猫在马来西亚受到该国1972年通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这种昼伏夜行的动物,是“食肉动物保护”计划中发现的5个麝猫种类之一——尽管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存在商业性伐木活动。
4生性好奇的小爪水獭
一群好奇的亚洲小爪水獭,在安设在婆罗洲岛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的一台摄像机前经过。德国与马来西亚研究小组采用先进的遥控摄像机和夜间探测工具,记录下婆罗洲岛所有三种土生土长的水獭的行踪。据威尔廷介绍,将不同种类的水獭分辨出来并非易事。
他说:“问题是,看到它们的时候,还没等你仔细观察,水獭就会迅速溜走。即便是在我们摄像机捕捉到的照片中,水獭也很难辨认。”威尔廷还表示,这些照片将被送至世界顶尖水獭专家那里进行独立鉴别。
5喷射臭液的巽他臭獾
这只巽他臭獾,是德国与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在“食肉动物保护”计划中发现的20个不同种类食肉动物之一。它应该是一种让我们退避三舍的动物:与其近亲臭鼬一样,巽他臭獾一旦遭遇威胁,也会从后臀喷射出一股臭烘烘的液体。据威尔廷介绍,虽然不是濒危物种,但巽他臭獾“分布不规则,我们迄今一直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原因。”首届婆罗洲食肉动物研讨会(Borneo Carnivore Symposium)将于明年6月在马来西亚召开,届时,会议将重点制定保护巽他臭獾和其他在此次研究中发现的哺乳动物的计划。
6神出鬼没的滑毛獭
研究人员安设在婆罗洲岛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的摄像机,捕捉到这只神出鬼没的滑毛獭(亦称印度水獭)的踪影。这种动物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也就是说,它们在野外面临很高的灭绝风险。
威尔廷表示,虽然研究小组发现水獭和别的哺乳动物在其他遭到砍伐的林区数量出现下降,但在得到可持续管理的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食肉动物类型依旧非常多样。这表明我们可以在不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效利用森林。”
德拉马格地区采用的可持续伐木做法包括有选择性地砍伐高价值大树,将推土机伐木痕迹减至最低程度。
7小心翼翼的斑纹麝猫
这只斑纹麝猫从森林小心翼翼穿过的瞬间,仍是被安设在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的摄像机捕捉到的。这种动物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由于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栖息地快速丧失,这种外形像猫一样的哺乳动物正面临着极大的生存风险。
威尔廷说:“当伐木活动增强的时候,斑纹麝猫将是第一批遭受严重威胁的物种之一。这种动物的存在或许表明森林的生态系统没有遭到太大破坏。”
相关链接
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Deramakot)
这个保护区占地面积约为550平方公里,是世界首个获得森林监察委员会(FSC)认证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但在持续性森林管理方面,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却经历了相当长的艰苦过程,森林修复工作已长达20年。该保护区的森林保育管理,被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认为是东南亚森林保护的标杆。
2009年,德拉马格森林保护区首次为沙巴带来280万令吉的微薄收入,然而,它的管理成本就达到了9160万令吉。沙巴拟将保护区中的4000顷森林予以保留,其余则作商业用途(砍伐森林并种植油棕)的决定,被一些专家认为是“令人感到痛心的开始”。(国家旅游地理1月20日据美国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