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连城:山村“小菇”送“富”业 游客慕名闻香来(图)

国家旅游地理福建龙岩11月10日讯(通讯员 邹善水 陈基鸿 刘志炎)11月6日,福建省连城县赖源乡科明村菇农们正在忙着采收今年首批鲜菇;农家小院里老人们在按级分类;烤房里正集中烘干。进入菇棚,只见朵朵花菇在菌棒上竞相“绽放”,菇香四溢。我随一批厦门游客闻香而来,在科明村觅菇赏菇尝菇。

“分级包装后成批外销,菇农即能获得可观经济收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华啟鹏乐呵呵地对厦门游客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做活“短平快”文章。通过对比,选定连城县百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品质好、菌丝壮、易管理的“庆科20号”香菇“预制”菌棒直接进棚上栽培架,省去了种菇户备料、消毒、接种菌种等繁琐环节。引导香菇产业走专业合作社+基地+示范户向特色化、简易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做到不砍树也能发展香菇产业,成为促进村民增收的新“富”业。

乡党委书记马华宗对游客介绍,科明村仅59户298个户籍人口,地处世界A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是个海拔900多米山区小村。天然阔叶林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林密清幽,森林覆盖率达98%。百年以上的长苞铁杉、柳杉、红豆杉、白豆杉、福建柏等林木。科明村以引进“预制菌棒”方式引导村民发展香菇产业,“不砍树也能挣钱”的模式可借鉴可复制。

面对“优先保护生态资源禁止砍树怎么挣钱?守着‘金饭碗’如何能致富?”等质疑。科明村曾经探索种植高山蔬菜、养羊、养番鸭、养黄兔等项目,皆因资金制约难以扩大规模收效甚微等因素而放弃,中、青年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挣现钱”,村“两委”一时难寻对策。

2021年5月,福建省派第六批驻科明村第一书记陈伟庆到任后走访全村58户村民。调研中获知村里只剩70余位留守老人,100余亩农田难以耕种撂荒近半。村民没有产业,村委也没有村财,是一个财政“空壳”村。

历史上科明香菇远近闻名。陈伟庆萌发了“不砍树也要让村民能致富”规划,同村“两委”反复研究,制订“低息贷款触资,竹架大棚起步,购进菌棒试种,党员带头示范”工作思路。采取“银行贷一点、引资投一点、村民筹一点、政策补一点、配套出一点”筹资措施解了资金问题,很快建立示范基地。

连城县计生协会了解到科明村发展香菇产业缺资金情况后,将罗美英、曾坤莲等6户计生母亲列为“幸福工程”项目帮扶对象,提供帮扶资金30万元,缓解了燃眉之急。

年逾六旬的华火明当年试种8000余棒,收干菇600多公斤获总产值4.2万元,纯收入1万多元。村“两委”组织菇农成立专业合作社,走“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香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组织化发展。

华啟鹏等6名党员、村“两委”干部带动10余户村民签订15万棒“庆科20号”香菇种植规划,当年获总产值100多万元。实现“菇菌香溢科明村,启航产业新畗路”的乡村振兴目标。目前,呈现菇满菌棒的丰收场景,今年20个香菇大棚可产干香菇1.2万公斤获总产值140多万元。

ZSS23110701A

香菇丰收景。邹善水 摄

ZSS23110701B

菇农喜开颜。邹善水 摄

ZSS23110701C

老人有活干。邹善水 摄

ZSS23110701D

菇棚采菇忙。邹善水 摄

ZSS23110701E

菇棒丰收情。邹善水 摄

ZSS23110701F

精包装外销。邹善水 摄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