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在风光旖旎的滁州(图)
国家旅游地理安徽滁州5月16日讯(通讯员 刘安沐)滁州,古称涂中、清流、新昌,位于安徽省东部,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之一、南京都市圈以及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滁州市域襟江带淮,南望长江,北依淮河,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滁州得名于滁河。滁州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名山、名亭、古关、古寺、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滁州,不仅以自然山水之美著称于世,而且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都有诗文为之称颂。现在,就请您跟随记者的脚步,我们走进滁州看看吧。
醉美的滁州
滁州,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一书”(《儒林外史》)、“一文”(《醉翁亭记》)、“一帝”(朱元璋)、“一村”(小岗村)、“一舞”(凤阳花鼓舞),人文之地、灵秀山水,这里有“诗和远方”。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聚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挖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全域旅游品质,不仅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更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游”到“四季游”,从“一业旺”到“多业旺”。
2018年开始,滁州开始打造硬环境,提升软实力,不断完善全域旅游要素保障。重新修整琅琊阁,保留修缮碧霞宫,根据志书记载增加六方亭、会峰亭等历史遗存,重现山水园林的古典韵味,为千年琅琊山“穿上”新衣。
在滁州古城,恢复建设奠枕楼、吴棠故居、章益故居、吴敬梓纪念馆;在城南新区,投资建设花博园等;在琅琊山主景区,引进飞越丛林探险项目,规划建设长三角区域具有一流品质和高水准的特色民俗度假区,实施推进漂流体验区、水上娱乐区、水上运动区、魔幻森林区和户外拓展区建设。滁州挖掘历史人文遗存,注入现代元素,焕发时代活力,使乐游琅琊山更具特色、更富吸引力。今日的琅琊山,已从原来5平方公里的核心观光区发展到现有的20平方公里的综合旅游区,涵盖北部文化传承观光区、东部户外运动探险区、南部医养康养区、西部漂流亲水区、中部追思传承区五大功能区。
漫步景区,曲水流觞演艺、景区课堂、古装游园等活动把厚重的人文历史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在文化活动中感知滁州、体味琅琊山。除了在旅游旺季开展的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琅琊山风景区还把醉翁文化的书情画意浓缩至“二维码”中,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感受“醉翁”的意境与情怀。
八百里皖江、千里淮河,奔腾向东,隔“滁”相望,分界在江淮分水岭,一岭分南北,江淮各自流。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冈逶迤,绵延数百公里的江淮分水岭,状如“脊背”,土壤贫瘠,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琅琊山蔚然深秀、皇甫山溪流淙淙、韭山洞千姿百态、明皇陵庄严肃穆、女山湖烟波浩渺。
精品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智慧化、精细化的便民服务,让游客来滁“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带头”。
“皖东明珠”--瑯琊山
滁州名胜首推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山中大片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林壑幽美、溪流淙淙,密林之中掩映着建于唐代的琅琊寺和建于宋代的醉翁亭(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及姊妹亭“丰乐亭”;还有集“古驿道、古关隘、古战场”于一体的“金陵锁钥”清流关。山间摩崖石刻遍布,其中“欧文苏字”碑、吴道子观自在菩萨石刻像被称为“镇山”之宝,标志着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五公里,这里城山相接,并有“皖东明珠”之称。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点。
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敬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南唐古关、幽深古道相映生辉,吸引了宋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访古探幽,吟诗作赋,造就了琅琊山独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胜境。
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和苏唐青、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黄元治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筑相得益彰。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古城、名山、名亭,千百年来,《醉翁亭记》犹如一叶轻舟串起三者。滁州这座古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北宋时期,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撰写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其他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并由苏轼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400余字篇幅的《醉翁亭记》,以乐叙忧,将滁州在乎于山水之间的风雅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赋予醉翁亭别样内涵。接踵而至的文人墨客,让琅琊山文化积淀随时间推移愈发厚重,滁州“山水之乐”亦更加灵动。
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了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走进美丽的琅琊山
琅琊山因古时琅琊王曾到此避难而得名,更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令若干文人骚客生出遐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好山好水何处无有,游历甚广的欧太守为何独独要寄情琅琊,发此千古流芳的慨叹呢?于是我就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并走进了琅琊山。
进得山门,寂静无人,今天的游人很少。除了我不见第二个游人。不多久就到了第一个景点—琅琊墨苑,于是欣欣然。白墙青砖的大门上方用浑厚稳健的隶书写着“琅琊墨苑”四个大字,走进去不禁莞尔----里面居然一个人都没有!整个园子那一时刻都是属于我的。多谢天公作美啊!墨苑布局很紧凑,交错的小院回廊间,景色尽收在一面面墙上。那是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在此留下的墨宝,被一一刻于黑底的碑石,嵌在白墙之上,四周佐以翠竹、兰草、假山、绿池,一派书香气。
走上回廊,一路看过去,首先看到的范曾题写的“意不在酒”四字。范老笔法潇洒写意,一如其绘画,今日得见墨宝,我辈甚笃。印象最深刻的碑刻,莫过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那首恬淡忧伤的《滁州西涧》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写出诗人借景伤情的怅然情怀,和意存高远的出世风骨,显然深得后人的青睐,在墨苑里面竟有多人用几种的笔法来反复展现它的魅力。最有趣的是有一幅文字画,以写意画手法做书法创作,天马行空,意趣盎然。
出得墨苑,一个人继续前行,这回不觉寂寞,因为听到些许鸟儿的欢鸣,又看到几只雀儿在路边很大的一块草坪上自由的啄食,羽毛灰白色,像是鸽子,但身材却比鸽子小巧,不知叫什么。雨儿稍歇,它们就出来觅食,三三两两,或低飞,或雀跃。草坪后藏着一条山涧,初时未发现,发现了便舍大道就涧边的小径而行。适逢阴雨天,涧水很是活跃,兀自谱着琵琶小曲。沿涧而上遇到一汪湖水,名曰“醉翁潭”,想必醉翁亭离此不远了。雨丝在空中飘飞,落在水面是极细极细的波纹,更显潭水寂静。
果然,一座古拙的石桥后,道路豁然开朗,到了醉翁亭了,也终于能看到些人影了。先不说亭子,且看脚下,已是大不一样。前面走过来是柏油路,这里已变成斑驳黝光的青石板了,这便是传说的“琅琊古道”吧。醉翁亭被三面青砖墙围了起来,在外面看不出端倪,以为有层层进深,进去却突有狭窄的感觉,突然撞在亭前了,心生郁闷。心想这要是欧公亲临,更要觉得自己遭谪滁州不算,还要受这份囚苦,前首不见山,左顾不见林,还不要吐血呀。呵呵,不想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何必呢。
现存的醉翁亭是在清朝光绪年间滁州文人薛雨时重建的,四个檐角高高翘起,有如燕尾,深得飞檐走壁之妙。亭前有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说的应是欧公酒不醉人人自醉,洞悉人世间朝暮四时的旷达情怀吧。楹联上方乃是苏轼题写的“醉翁亭”三字。苏轼比欧阳修年轻了30岁,两人都是才比天高之辈,难得彼此欣赏,欧阳修更无倚老卖老,对苏轼深为提携。这醉翁亭旁作为宝物珍藏的醉翁亭记碑刻,正是源自苏轼的手书。欧文苏字,伴随着琅琊胜境的美妙,传为佳话。就冲这,就该让天下的古文追捧者来拜谒一番。
离了醉翁亭,我没有更多的在意在亭等处停留,皆因院墙重叠有损与山水交融之故。沿着古道继续深入,路边有一亭,名曰“洗心亭”,四四方方的,据说是香客们进山前稍事停留之处,还可洗去内心的尘埃,有点心灵驿站的味道。
人说亭以文名,文以亭传,二者相辅相成,我更觉得这深幽的琅琊山是这亭和文的真正依靠。在这弥漫着暮秋雨丝的山谷中,笔直参天的杉树林密密的排在路旁,各色斑驳的灌木簇拥着占据了其中每一寸空间,一齐在风过时缓缓摇曳。
山道渐渐向上,前面的路突然做了九十度的大转折,走上前去,竟在坡顶路的尽头看到一处山门巍然屹立,上书“蔚然深秀”。再看旅游地图上,原来就是标明的“峰回路转”之所在。果不其然。过了山门,走上一段路程,突然前面撞出一面湖水来。细看之,原来叫深秀湖。的确够深的,枉我前行甚久。也很秀丽,湖面上静静的飘荡着淡白的水雾,随风聚散,氤氲缥缈,有如仙境。我于是在此停留歇息。湖边新盖的一座仿古建筑倒也与四周挺贴切,几条小艇懒懒的靠在岸边,野渡无人舟自横阿。站在湖心亭上,一个人面对着寂静的四周,突然觉得都市的生活好辛苦。欧前辈啊欧前辈,真会寻好去处。
问了问深秀湖边的售货亭,说是还要十几分钟的路程才能到琅琊寺,于是赶紧上路。还好脚力不错,又看到几个游客在往回走,估计不远了。果然远远的就看到琅琊古寺的寺门高高耸立在山腰上,山门洞开,气势威严。拾级而上,看到地面是雕刻着各种莲花的形象,有种入了佛境的妙趣,心神也稳了稳。
入了寺门,首先被寺庙的布局所感染。琅琊寺完全是依山而建,山势向上,佛门众殿也依次攀爬,靠层层阶梯连接,在蒙蒙细雨暗暗阴翳中仰望之,真有一种脱离尘俗之感。先后经过琅琊墨苑、醉翁潭、醉翁亭、深秀湖,到这里依然有令我倾倒的美景,深山之中有如此胜境,却又被历代的高僧们经营得如此不凡,真是人生之福啊。
走上近百级石阶,右侧是著名的无梁殿,明代重建,是琅琊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了。走进院墙去再上了两层台阶,终于站在了他的面前。无梁殿的沧桑感是无法比拟的。红色的砖墙,斑斑驳驳,许多地方的砖缝露出剥落的痕迹,惨白的石灰在尽力填补着。无梁殿没有飞檐、也无斗拱,里面是类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门,真是风格独特,堪称一绝。在见惯了金光宝气朱门琉瓦的华丽庙宇后,再看看这座悄然遁世,笑看风雨的古老建筑,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啊。
继续沿山而上,探访天王殿、大雄宝殿,还有祗园、雪鸿洞、千佛殿等。在雪鸿洞和千佛殿,买了些香给观音和如来上了一柱,不是因为信佛,是觉得来到这里的快乐,让我想留下些什么,也是为了方便和大师们套近乎。
离开琅琊寺,我迈上前往南天门的石梯。回首望去,远远看见无梁殿又笼罩在迷蒙雨雾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那“四百八十寺”,可否包括了这深山古寺的寂寞楼台呢?
越往山上走,雾气越重。最后,二十米外便看不见了,琅琊寺也在回首间不经意失去了踪影。觉得到了仙境了,于是顶住疲劳,坚持往上爬。在云雾弥漫之际,看到隐约的一座宫庙,走近一看,不禁哑然一笑。原来这就是到了南天门了,不是宫庙,而是道观—碧霞宫。古来佛道和平共处早有耳闻,今日又在这仙山得见,显然是这灵山秀水不仅让和尚们沉迷,也令道士们痴狂。好在深山幽幽,佛道都是喜清静的,一个要出世,一个要无为,也相安无事。
碧霞宫显然感觉是重建不久的,少了一份古朴厚重。毕竟是本土的宗教,宫内的壁画雕塑多带有世俗色彩,如碧霞仙子长得就很美,穿着大红的衣裳,像出嫁的新娘,不由多看了几眼。呵呵,罪过。
碧霞宫边上是会峰阁,该是全山最高点了。此楼三层,登上去可极目远眺,据说可以看到长江、南京等等。不过,今天什么也看不见,除了那弥漫天地间的大雾。走到栏杆边上,耳边是檐角的铃铛在风中叮叮作响,脸上是迎面而来的汹涌的山风和它驱赶着的浓重的雨露,虽看不到高低,却可感觉出险奇。四处望下,我好像置身于天庭之中。
滁州池杉湖湿地公园
滁州池杉湖湿地公园水上森林
滁州凤阳花鼓
滁州琅琊山风景区
滁州琅琊山风景区游人们
滁州琅琊山深秀湖汉服上巳节
滁州琅琊山醉翁亭
滁州南湖美景
滁州醉翁亭
凤阳花鼓
凤阳韭山洞风景区
红石峡景区
镜园欧阳修像
琅琊山风景区内
琅琊山会峰阁仙境
琅琊山净手泉
琅琊山琅琊胜境门
琅琊山南天门
琅琊山上琅琊寺
琅琊山影香亭内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