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非遗保护——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曾经灌溉滋润着里下河地区的无数水车、牛车、风车,逐渐走进历史,有的已经失传。为此,我区对这一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将它们安放在盐城市民俗动态博物馆“中国里下河风车博览园”供游客参观。
风车既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见证,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精华。走进博物馆风车博览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车的世界。园内共挖掘、复制了已失传的16部大风车、牛车、踏水车等文化遗产,风格各异,形态独特。在这些风车中,最值得一提的八桅立式大风车,是一种中国独有、汉唐时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工具。
没有电动抽水工具,那过去的农民只能用这样的土办法,利用风力把水抽到田里。
给我们讲解的这位老人,就是八桅立式大风车的传承人陈心林。他告诉我们,八桅立式大风车能随风向自动调节运转,八桅立式大风车不仅能提水灌溉,在发大水的情况下,只要把槽筒移至田里,还能起到排涝作用。他亲身经历了几十年来农村灌溉农具的演变过程,却对传统的风车依然是情有独钟。为了使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农耕工具,不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陈心林几十年来坚持研究风车制作技艺,没有丝毫的懈怠。
就是把先人遗留现在绝迹的东西展示出来,来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
在继承传统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陈心林还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他制作的八桅立式大风车近200个零部件环环相扣,与传统风车相比不仅实用美观,而且还有其独特之处。
怀着对大风车的深厚感情,陈心林老人制作了两台八桅立式大风车,摆放在盐城市民俗动态博物馆“中国里下河风车博览园”内。在负责维护和修缮风车的同时,他还负责向游客讲述八桅立式大风车的工作原理。
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2010年八桅立式大风车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的牛车,踏水车等文化遗产申遗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中国里下河风车博览园”有望成为里下河地区最大的风车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