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驼铃声声,传来历史的回音
驼铃声声,丝绸古道上,日升日落,多少人来过,又离开;多少文明,埋葬在这风沙呜咽之中,随大漠孤烟,虚化无形。
漫漫丝路古道
巴楚东望长安4000公里,南距于阗500公里,西去喀什噶尔300公里,一头连着中原长安,一头连着喀什噶尔至古罗马,一头连着于阗至古印度,故有“三岔口”之名。而喀什河丝路古道,自古以来就是商旅必经之处,也是戍堡要塞,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在这里,各国使节、商队、马帮、僧侣络绎不绝,东西方文化得以交汇贯通。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古时候瞿萨旦那国(在今新疆和田附近)并不知有蚕桑,听说它东边的邻国有,就派使臣前去请求赐予,然而东国的皇帝隐瞒了真实情况,不但不想给使者,还命令边关加强看守以防有人将蚕种带出去。瞿萨旦那国的国王碰了钉子,便打算用求婚的办法来获得蚕桑,他写了谦恭的书信,派人带上重礼向东国国王请求联姻。东国皇帝想笼络他,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瞿萨旦那的国王让使臣传话给即将出嫁的东国公主,希望她能带来一些蚕种好自己做衣服,公主暗地里收集来足够的蚕种,并把它们藏在自己帽子里。远嫁的公主带着一行人到了边关,随行人员都受到了严格的检查,却没人敢搜查公主的帽子,蚕种就这样传入了瞿萨旦那国。

神秘尉头国
巴楚大地之上,曾经的尉头国,史册留名,是赫赫有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书·尉头国传》载:“尉头国王治尉头谷。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户三百,口二千三百,胜兵八百人。左右都尉各一人,左右骑君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千四百一十一里,南与疏勒接,山道不通……田畜水草、衣服类乌孙。”


这也是“尉头”这两个字最后出现在史籍上。唐之后“尉头”一名便再也不见史籍中,悄然消失。
千年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但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