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欧洲风情小镇”之风情

     11月7 日,武汉市汉南区与世界500 强企业——上海绿地控股集团就“汉南新城(欧洲风情小镇)”项目建设签署合作协议。未来3~5 年将完成投资400 多亿元,打造一个生态宜居、产城一体、具有浓郁欧洲风情的现代新城——汉南新城(欧洲风情小镇)。(11月8 日《中国青年报》)

     我一直认为,感受欧洲小镇风情最好的地方,肯定是欧洲;而感受中国古镇风情最好的地方,自然是中国。舍近求远的“欧洲风情小镇”的打造,即便所有的建筑都按着欧洲的风格建立,即便所有的食谱都按着欧洲习惯打造,甚至所有居住的人,都要求是欧洲人,那也只是一个“花架子”——徒有其表而已,不可能是真正的“欧洲风情小镇”。

     原因不难解释,一个“风情小镇”的核心,不在于建筑、食谱,更不在于居住的人,而在于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是很难短期学习到的,也是很难复制的。毕竟,有些文化传统,千百年来传承,不是你花费几百个亿元就能打造的。这般做法,即便打造出来的特色文化,如“欧洲风情小镇”,也注定是“形似而神不似”,那即便去了这所谓的“欧洲风情小镇”,也难以感受那种特有的文化氛围。

     自然,这种“异域特色”,并非说不可以打造,而是要看这背后的性价比,投资400 多亿元打造出一个“花架子”,恐怕得不偿失。尽管这钱可能大多来自于企业,我们也不评价其对错,但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权衡、审视,却是毫无问题的。

     客观而言,文化不是靠钱堆积的,而是在某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特定生活环境下自然形成的。“ 复制的、打造的文化”,终究难以是真正的文化,最多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本来,中国就拥有各具特色的各种文化、各种古镇,如凤凰古镇、贵州镇远古镇,云南大理、丽江等地别具特色的古城,都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体现,也是扎根于现实的“文化塑造”。

     但是武汉市汉南区的“欧洲风情小镇”项目,在没有任何欧洲小镇文化的现实土壤下,却要着力打造,最可能的结局是“烂尾工程”,重蹈故里文化的覆辙,因为其核心的文化底蕴,或不复存在,或从未拥有。

     即便打造出了“欧洲风情小镇”,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可能一时能给人新鲜感,但久而久之,必然会被周围的“中华文化”所同化,这是可以预料的结局。云南/龙敏飞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